中国明代心学(陆王学派)著作。王守仁著。书名取《论语》“传不习乎”之意而成。分上、中、下3卷,分别刊刻于1518、1524、1554年。收入1572年谢廷杰汇集王守仁著作,刊刻为《王文成公全书》。单行本主要有清道光《学海类编》本、光绪《国粹丛书》本、1927年商务印书馆叶绍钧校注本等。王守仁(1472—1528),中国明代哲学家。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属浙江)人。弘治年间进士,后曾任庐陵县知县、南京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等。曾率兵镇压过农民起义。在授徒讲学中,倡言身心之学。谥文成,后人又称之王文成公。本书约7万字,是王守仁的语录和信札的汇集。上卷曾经作者审阅,中册为其亲笔,下册具体解说了晚年的各种思想。全书围绕心物、心理关系,建立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在心物关系上,将客观事物视为主体之心的产物,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主张无心外之物;在认识论上,主张理在心中而不在心外,强调从自己心上体认,认为“良知”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出“知行合一”的知行观,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混淆了知行的差别;认为人人皆有天理良知,主张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皆同,提出了“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下》)。本书的唯心主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