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政通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的观念始于此。克己的意义,汉代马融解为“约身”,宋儒朱熹则解为“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解释虽不同,但仍属于工夫论的意义。 在后世哲学家中,只有朱熹对克己做了许多讨论。通常我们只知道“敬”在朱熹工夫论中占一个重要地位,似乎没有注意到他在《论语·颜渊》所说:“克己复礼,乾道也;主敬行恕,坤道也。颜冉之学,其高下浅深,于此可见。”在这里,朱熹把“克己”看得比“主敬”还重要。 (一)克己为求仁之方 朱熹《克斋记》:“性情之德无所不备,而一言足以尽其妙,曰“仁”而已。所以求仁者盖亦多术,而一言足以举其要,曰克己复礼而已。” (二)克己与复礼 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十一:“克己,则礼自复;闲邪,则诚自存。非克己外别有复礼,闲邪外别有存诚。”“问:克己复礼章,曰:今人但说克己,更不说复礼。夫子言非礼勿视听言动,即是克己复礼之目也。己字与礼字正相对,说礼便有规矩准绳。又曰:克己是大做工夫,复礼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复礼,步步皆合规矩准绳,非是克己之外别有复礼工夫也。” (三)克己与敬、致知的比较 朱熹《朱子语类》卷九:“致知、敬、克己,此三事,以一家譬之:敬是守门户之人,克己则是拒盗,致知却是去推察自家与外来底事。伊川言:“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不言克己。盖敬胜百邪,便自有克,如诚则便不消言闲邪之意。犹善守门户,则与拒盗便是一等事,不消更言别有拒盗底。若以涵养对克己言之,则各作一事亦可。涵养,则譬如将息;克己,则譬如服药去病。盖将息不到,然後服药。将息则自无病,何消服药。能纯於敬,则自无邪僻,何用克己。若有邪僻,只是敬心不纯,只可责敬。故敬则无己可克,乃敬之效。” (四)克己而不复礼之弊 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十一:“所以克己,是要复得此礼。若是佛家,尽有能克己者,谓之无己私可也。然却不曾复得礼。圣人之教,所以以复礼为主,若但知克己,则下梢必堕于空寂,如释氏之为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