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成石经是唐文宗(李昂)太和四年(公元830年)由艾居晦、陈玠等人用楷书分写,约用了七年时间刻成的一部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又称“唐石经”。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市碑林。始刻于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唐初诏命经学大师贾公彦、孔颖达订正经籍。文宗大和年间,在郑覃、唐玄度建议下,依汉故事镌石太学,计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12种经书共刻114块碑石。每石原通高约3米,宽0.8米,下设方座,中插经碑高约1.8米,上置碑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碑林管理会”将碑石去额平列,成现有形状。开成石经的版面格式与汉魏石经不同,每碑上下分列8段,每段约刻37行,每行刻10字,均自右至左,从上而下,先表后里雕刻碑文。每一经篇的标题为隶书,经文为正书,刻字端正清晰,按经篇次序衔接,卷首篇题俱在其中,一石衔接一石,不易凌乱。可见当年刻石颇费匠心。此石经是中国清代以前保存最完好的石经,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参见“西安碑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