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加强道德修养 《周易》管理谋略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凝聚了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价值探索的经验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它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现代管理者们关注的诸多问题。
    常道与变通的宇宙法则
    司马迁阐述《六经》时指出:“《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周易大传》诠释《周易古经》,系统地阐述易理,将变的哲学推到极点。它不仅注意到变化的普遍性,而且揭示了变化具有规律性。
    《周易》将阴阳范畴引入易理系统,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矛盾纳入易理系统:男女、夫妇、君臣、君子小人、否泰、盈谦、恒革、离合、损益、屈伸、治乱、安危、存亡等,并阐述其间的对立转化。其中的卦象和爻辞寄寓着无穷的变化之道。
    “物极必反”、“反复其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周易》揭示的变化规律。《周易》的哲学思想主要讲变化,其规律既可以从每一卦内部六爻的运转变通来说明,也可以从六十四卦周期性运转来说明。每一卦的内部蕴涵着循环、新旧交替的深意。
    《周易》强调微变、渐变、相时而变,“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提倡顺时而动,应该适应环境的需要,适应事态实际发展的需要。
    《系辞下》中说,“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变化的特点就是刚柔相推,阴阳相交。万事万物永远处于变化中,这就是企业的生存环境。因此,企业的变革、产品的创新是一个企业家自觉自发的活动。哪个企业家能够敏锐地洞察到应该变革时,就立即采取相应的、正确的措施实行改革、进行创新,那他就是成功者,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宇宙万物都在变易,但是变的当中,有个不变的法则,即自然界存在一定的轨道、一定的限度,管理者掌握变易必循的轨道和必守的限度,预测未来的变化,寻求合乎情境的措施,这样才能够做到随机应变。
    趋吉避害的忧患意识
    人类的基本要求,是趋吉避害以求生存。作为一部占筮之书,《周易》的主要职能就是防患于未然。《系辞下》中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可见,《周易》的目的就是让人们防患于未然,化险为夷,趋吉避凶。忧患意识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永久性命题,其根源就在于此。
    在《周易》看来,防患于未然的关键在于个人主观上的道德修养。《乾》卦九三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君子白天进德修业,晚上反省忧虑,就不会有什么灾害降临到自己身上。只要自己修德谨慎,就能防患于未然。管理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心正意诚,做决策才能准确,真正做到趋吉避害。
    防患于未然实际可行的、能操作的具体技巧就是“早辩”。《坤·文言》卦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任何突发情况都是由微小的量变积累而成的,所以只有及早察觉,“早辩”,才能免于祸患。
    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是不变的。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任何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困境:虽然今天可能有着独家经营的优势,但很快就会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先进的设备出现。因此,对于所有的企业管理者来说,绷紧每一根神经,树立忧患意识,高瞻远瞩,瞄准市场,把握好前进的方向是其必备的素质,应该以“变是唯一的不变”的真理来不断鞭策自己。
    加强道德修养以获天佑
    注重领导者的品质修养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从《周易》开始,中国古代思想家就为人们设计出理想的人格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主客观念、刚健有为的积极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义礼智的道德修养、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自我节制的调节能力、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刚柔并济的处世策略等。
    《周易》从汉代就被尊为《五经》之首,为中国思想体系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为领导者提供了一套全面、完整的管理谋略,如天人合一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刚健有为是处理各种关系的总原则,仁义礼智主要解决人际关系。《周易》描绘的是君子、圣人共同的理想人格,也是今天管理者的人格基础。领导者身处组织体系的高层,肩负着组织发展的重大使命,自己的一言一行有可能关系着组织的生死存亡,因此,领导人必须加强自我修养,以身作则,不断修炼自己,增加个人魅力,从而赢得人心,更赢得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