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本根 一、中国儒家文化概况 中日韩三国对“儒学”这个词的用法不太一样。日本、韩国多数情况用“儒教”的说法,中国很多场合用“儒家”。“儒学”往往强调儒家学派里学术体系方面;“儒家”主要强调作为一个学派的特性,以区别于道家学派、墨家学派等。先秦时期已经有孔子、孟子、荀子,还有他们的学生曾子、子思等,构成古典儒学或原始儒学。古典儒学大体上是指在公元前200年前提出的儒家学说,例如《论语》、《孟子》等经典,所以中国人习惯把儒家理论叫“孔孟之道”。除儒家、儒学、儒教等叫法外,还有新儒家、新儒学、新儒教的概念,这常常用来指宋代以后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就是理学。 儒家文化自创立以来,历经2500多年若干发展阶段,以它广阔的胸怀吸收和兼容了诸子之学、印度佛学以及西方哲学。儒家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创造性和再生性。 儒家文化在历史上有它的辉煌,也有它的厄运。在“五四”运动中受到批判,到了文化大革命,更是大祸临头。但是任何有价值的学说,从来是否定不了的。真理好比是燧石(打火石),打击得愈厉害愈发出耀眼的光芒。孔子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国际上不少有识之士,愈来愈认识到儒家文化的巨大价值。过去,一谈到儒家文化,一些人总是把它和封建、落后、保守相提并论。谈到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一些人总觉得那是不合事宜的牵强附会。殊不知,当我们把自己的国宝扔进垃圾堆的时候,把它当成腐烂尸体埋掉的时候,把它当成异己之物大加挞伐的时候,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却把儒家文化当成珍宝,大加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样的例证,比比皆是,俯首即拾。 二、中国儒家文化的特点 所谓儒家文化,就是国学,就是中华文化的主干,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以孔子为宗师,祖述尧、舜,效法文、武,崇尚“礼乐”、“仁义”,提倡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重视伦理,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修身、齐家为本,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德治”、“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培养。 儒家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道、佛等文化,从而使中华文化成为以儒、佛、道溶合为特色的多元复合体综合型文化。 中国儒家文化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儒家文化历来有重“道”的传统,把儒家仁义与道法自然结合起来,便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发展趋势。其二,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仁爱”。“仁爱”之心是人的一种本质规定,也是全人类所共同渴望的。正是由于儒家文化具有这种精神,才使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如果一个人丧失了“仁爱”之心,那就是人性的异化。如果一个社会让人欲横流,邪恶肆掠,那就是人类的灾难。追求“仁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观。因此,弘扬儒家文化的“仁爱”精神,不仅在中国需要,在全世界也很需要。第三,儒家文化是治世的学问,它的文明的治世理论,能引导社会走向和谐与协调;儒家文化是升华人性的学问,它导人向善,导人建功立业;儒家文化是深邃的哲学,它给人以智慧,给人以理智和理性;儒家文化还是艺术哲学,它能给人以审美的情怀,怡悦人的情性等。弘扬儒家文化的一切精华,将会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若干问题。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心理的形成、国家统一的维护、中华文明的发展,起过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儒家文化向邻国传播,和当地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所谓的儒家文化圈。当今世界上,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和中国部分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欣欣向荣,这说明儒家文化与现代化是完全相融的。据报道,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并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澳大利亚两位学者在所著的《儒学的复兴》一书中指出:“儒学正在复兴。儒学的复兴已经明确地指出,它将在世界文明的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将带领世界进入21世纪,即将成为21世纪管理的主流。” 三、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内涵 现代管理包括国家管理、社会管理、企业管理。管理是一种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任何管理都是对人的管理,人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客体。人是文化的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思想模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均有很大差别。因此,管理必须与人的文化背景相适应,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目的。现代管理又是一种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好才能出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在古代,没有什么企业,也没有企业管理概念。但儒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所谓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上要把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企业管理流派。这样,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管理概念、文化内涵就涌现了出来。例如: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团体意识等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发挥人的道德自觉,来调整经济活动中的种种人事矛盾,理顺各种人际关系,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儒家文化正擅长于此。儒家文化特别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因此有人说儒家文化是现代管理之母或现代管理之根,这并非没有道理的。 四、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 (一)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对于儒家文化管理思想要有正确的科学的认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左”的观点和形而上学方法,破除一些思想障碍,解决一些认识问题,辩证地理智地对待儒家文化。这就是,应该重新审视儒家文化的全部内容,对其中有价值的东西要加以现代化的诠释,使之符合时代需要。全盘否定一切是错误的,但是全盘肯定一切同样是错误的。例如,儒家“德治”中可发掘和吸收许多有益的管理原则,什么以人为本、民为邦本、诚信、和谐、大同理想等。但儒家“德治”思想有很大局限性,如重德轻力(重内在道德修养而轻视向外力的奋争);重德轻智(儒家也讲智,但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智,重在探人伦关系,探天人间的伦理关系,忽视了探索宇宙自然的秘密);重德轻利(固然只求利不讲义,不成其为人。但只求义不讲利,人就无法生存)等。因此,不仅对儒家文化中的精华要加以批判继承,还要转型、革新、创造、发展,赋予它时代的崭新内容,才能使儒家文化成为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这是任何民族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传承中华儒家文化精华,既不是装点门面,更不是迎合领导胃口、看领导脸色行事。它的目的性很明确,那就是古为今用,在此就是要为建立、创新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服务。 (三)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儒家管理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学也是东方管理学。“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都是现代名词,在儒家文化中直接找不到这样的名词。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文化中没有管理的思想和理论。事实上与现代管理相当的概念真不少,例如:“治”、“君”(统治、领导之意)、“牧”(治意)、“使”等。在儒家文化的经典和书籍之中有很丰富的所谓“人君南面之术”、“牧民”之术、治国治民之术,其中含有丰富的管理艺术和方法。 在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四川省社科院哲学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德述先生在2008年1月出版了《儒家管理思想论》著作。该书就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归纳出儒家文化在管理理论上的十大特色,也即十大贡献。 这十大特色是: 1.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儒家文化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现在世界上的各种管理学说,无不强调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哲学是我国先哲孔子最先发现,这比西欧在文艺复兴时才发现“人”要早一千多年。儒家文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万物之灵。古代“民”和“人”通用。儒家文化还认为,民贵君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现代企业的主体、根本是人,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调动职工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2.人性假设,人性本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提,也是儒家文化管理思想的人性基础。 在儒家文化发展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性善论。首先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他提出性善论的目的,是为其仁政学说奠定理论基础。孟子的性善论的管理特征,就在于他强调通过提高人的道德自觉来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这在现代企业管理学中仍有它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管理路线。 孔子主张运用人的仁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心来发挥人内在的动力,以求达到社会的平衡与协调。现代企业管理依据儒家文化人本管理原则,可以采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管理路线。一方面用道德来引导、诱发人的行为,另方面又用礼法来规范约束人的行为。这样企业职工不但会产生羞耻感,而且还能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道之以德”,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激励机制;“齐之以礼”,是儒家管理思想的约束机制。 4.止于至善,是现代企业管理主客体的道德塑造。 现代企业管理核心是人,不论是管理的主体还是客体,都应有高尚的道德。企业管理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协调各种矛盾的工作。协调人际关系最重要的道德自律,人人都能严于律己,就会减少很多冲突和矛盾,即使产生了也容易解决。儒家有若干重要的道德规范,用以提高人的道德自律,若能做到这些,就达到了最高境界,即“止于至善”。 1994年11月韩国高丽大学校长撰文指出:道德性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绝对标准。立足于道德性树立企业文化,是成为世界第一流企业的首要条件。树立企业道德是比开发尖端技术和改善企业体制更重要的事情。 这位韩国校长所指的道德性,就是“仁、义、礼、智、信、忠、恕”。 A.仁爱之心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一。在《论语》中,孔子使用“仁”这个概念达109次。“仁”最基本意义是“爱人”,首先要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开始。由此推而广之去爱别人,甚至爱物类,爱民族、爱祖国。“512”汶川特大地震及青海玉树“414”大地震发生后,海内外纷纷捐款捐物,还出现若干志愿者,就是明证。 B.忠恕之道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二。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是仁爱思想的重要内容。“忠”就要尽心、无私、诚实。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企业理念、企业利益、自己本职工作、职业道德等。“忠”、“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是用自己内心真诚对人对事的态度,去忠实地为他人谋事作事。“恕”,是以自己仁爱之心,去推度别人之心,从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谅解别人不周不妥之处。实行“恕道”管理,必须实行“中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欲与之,所恶勿施”。 C.诚信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三。“信,不欺也”。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企业应恪守诚信,反对任何欺诈行为。商家对顾客出售地沟油、注水猪肉、毒奶粉等,那是十分典型、十分恶劣的欺诈行为。简直是犯罪! D.见利思义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四。“义”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道德规范。“义”的最基本内涵是“善或美”。“义者,宜也”,适宜。不能见利忘义,不能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应该“见得思义”、“见利思义”。成都恩威集团想方设法回馈社会,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洪灾,该企业捐献3200万元药品;2003年“非典”突然袭来、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该企业又捐出上千万现款和物资。从1998年至今,该企业累计捐赠慈善资金超过25亿元。 E.智是仁德的内容之一。儒家要求人用“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智”来判断对与错、是与非,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有高度智慧,一是用好人,二是出好主意、有远见的主意。这就要认识以市场为中心的科技发展态势、生产态势、市场需求态势以及自己企业的有利不利因素,甚至整个国际市场态势等。 5.身正令行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应该是贤人、君子或圣人。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充当管理者或领导者。这些人是德才兼备者。 “德”体现在人格中,一个领导者的真正权威来自于他的人格魅力。儒家十分强调管理者的人格影响力。 现代企业管理者自身要学而不厌、奋斗不止、勇于竞争,以增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但不仅如此,还要身正令行,克制自己的私欲,学会沟通人际关系的本事,提高领导水平,学会运用领导艺术,坚持率领职工去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李伯刚、成都恩威集团董事长薛永新,山东海尔集团、北京联想集团的老总,均是这样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6.德教为先、利国利民,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价值建构。 儒家反对“不教而诛”的管理方法,它把教育看成是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儒家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德教为先”。儒家教育的目的在教化民众去恶存善,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现代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过教育,要懂得为国为民立德立功,要懂得普利众生、兼善天下。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从立德出发,最后要求立功,要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有功于世。现代企业要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要不断开拓新产品。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对消费者负责,对国家负责,不能贪图小集团的私利,不能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既要讲经济效益也要讲社会效益,要讲社会公德、社会良心,要真正做到利国利民。 7.任贤使能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识人用人之道。 用人首先在知人、识人。尚贤用贤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任人唯贤是唯一正确的用人路线。一个企业要兴旺发达,必须要拥有一大批人才。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经济,各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注意唯才是举、量才授职、以诚待下、用人不避亲疏,还要扬长避短、论功行赏。 8.中道和合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辩证思维方法。 中道和合是儒家独具特色的哲学辩证法,也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儒家讲“中庸”、中道,是教导人们看问题、处理问题不要偏颇,要掌握好事物的“度”。这一思想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认识问题、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均很有价值。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学习儒家管理思想,还要注意:唯变所适,与时偕行;动静适时,待机而行;阴阳互补,以中为用;见微知著,预测未来;分别主次,抓住重点;经世致用,务求实效。 9.理在象中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形象设计。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它可以和人、财、物三者并列,其价值可以超过有形资产。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的《周易》熔“象”和“理”于一炉,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象是象征的意思。象见于外:这是企业的形象识别。理在象中:这是企业的理念识别。按照《周易》的说法,象反映理,理寓于象中,通过“象”来认识“理”,即透过现象来看本质。企业形象的塑造不仅在于“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更重要的是“理念识别”。 10.富民安人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目标要求。 富民富国是儒家管理的经济目标,仁政王道是儒家管理的政治目标,大同社会是儒家管理的理想目标。儒家认为人类社会是进化的,由乱世到升平盛世,再到太平盛世。太平盛世所要实现的王道理想,就是“天下平和”、“世界大同”。 (四)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而不懈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真正确立之时,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 对此,有如下四点必须清楚认识,并要不停顿地去努力奋斗。 1.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和谐管理文化,是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研究的中心任务。 建构和谐社会,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管理,而这需要建立起和谐管理文化。这就必须继承和吸收儒家管理思想中的精华,例如和为贵;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为政以德;廉洁奉公;教育为先;富民裕民;与民同乐;世界大同;等等。我们的任务是把儒家管理思想中的这些闪光的东西,吸收和熔铸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去,并把它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文化。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界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要善于学习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文化优点。 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对我们来说,还不够熟悉,还需要探索、研究、实践和创新、发展。全方位地开放性地学习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很为重要、十分繁重的任务。 从产业革命开始以来,西方在建立现代工业文明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诸如电子计算机、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决策科学、运筹学、控制论以及现代心理学,使现代企业管理科学获得了很大发展。在西方近200年的工业企业管理中,积累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东西。例如,人本管理、重视人物质的和社会的需求、刚柔相济的领导方式、决策管理过程的民主化,都很值得学习。特别是财务核算、资源的合理使用、成本管理、无形资产管理以及企业形象管理等,更是值得学习。在我国,目前许多企业劳动纪律差、效益低,在此情况下,加强硬管理,学习西方管理中的制度建设、质量管理、效率效益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原材料管理等,尤为必要。管理是一门科学,现代企业管理更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各种要素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因此,对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必须建立在继承优秀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上。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管理思想宝库中,除儒家管理思想外,还有法家、道家、墨家、兵家、商家的管理思想。此外,还有极其丰富的专业管理思想,例如行政管理、农业管理、水利管理、工商管理、货币管理、财政管理、盐政管理、人口管理等等。管理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最高成就。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是适合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企业管理,因此继承传统文化是势在必然,也是世界企业文化建设的趋势。 4.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必须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发展。没有现存的东西可供参考,只有创新才能创造别人没有而又能指导我们管理实践的东西。美国的管理,重理性分析,重严格管理,有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我们不可照搬;日本的管理,重情感,重人际关系的微妙性,有浓厚的宗族色彩,我们也不可照搬。 要创新,首先要学习。学别人,学长处,总结成功之教训。只有选准了参照系,即认准自己民族管理的长处和短处,才好吸取别人的长处。 学习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能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也不能认为现代的一切,古已有之;更不能浅尝辄止,不认真分析、鉴别就作出选择和判断。在学习上,我们与美国、日本比,我们还很不够,还处在自发的、零散的、肤浅的、缺组织状态。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像美国人那样学习日本人,下苦功夫、有组织地自觉地系统地深入地学习。 在深入学习基础上,应该总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长处综合起来。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强调利于社会大众的价值观,等等。对我们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必须进行现代诠释,这样才合乎实践的需要。 我们只有把“软”管理和“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才有可能被创造出来。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最关键的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实践为标准进行修正,凡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就应加以肯定,加以发展。学习——探索——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经过这个连续的、反复不断的过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