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谈谈企业家如何以德行来延揽人才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金葆光
    曾子在《大学》中说:“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段话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创事业的根本法则,也是守成的根本法则。在古代社会,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开疆拓土还是管理好一个国家都是非常大的事业。把这两种事业做好了就会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最终能够得到万民的拥戴。政治家要成就大业首先要有德行,有德行之后才会有人来拥护,有人拥护之后才可以开拓和管理好国土,有了国土之后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财富供人们享用。德行是事业的根本,财富是事业的成果。对于一个有抱负的企业家来说,最大的理想是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能保持长盛不衰。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企业家,首先必须要拥有政治家的心胸和气度。
    对于政治事业,中国文化中特别讲究“王道”与“霸道”之区分,这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地方,来自于上古的传统。王道指的是以德服人,政治家先从自己修身立德做起,只要能做到德高望重,远近的百姓自然就会来归附。霸道指的是以力服人,对不愿意归顺者以武力制服。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王道政治出现在春秋战国以前,最有名的是尧、舜、禹以圣人的德行治天下,周人的先祖古公亶父的做法也是王道政治的典范。自春秋时代开始,王道绝迹,霸道之风盛行。现代人所说的“打江山”、“枪杆子里出政权”就是霸道思想的典型表现。不过就算是玩以力服人的霸道,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配合,同样无法取得最后的成功。就拿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楚汉相争来说,刘邦比项羽有德行,所以最终能够打败项羽。刘邦比项羽更能得人心,手下人才济济。反观项羽,身边的人才都纷纷跑去投靠刘邦,自己身边唯一可以依赖的范曾都留不住。史载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能包容各种各样的人,能够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项羽只有“妇人之仁”,表面上一副嘘寒问暧关心人的样子,在涉及到切身的利益时舍不得与别人分享;在做事方面一意孤行,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打江山如此,国与国之间的竟争也是如此。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偏远小国,能够得人是其能够迅速强盛起来的根本原因。秦国的历代国君厚待和重用人才,在这方面做得比其它国家的国君出色,因而把其它国家的人才都吸引到秦国,专门为秦国服务。这个道理应用到现代国际政治同样也适用,在厚待和重用人才方面表现突出的国家才会比一般国家强大。虽然说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国家的一切事务在制度框架内运作,不过正如孟子所言,“徒法不能以自行”,如果没有人去实际推动,制度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二战之后美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强大起来,最终能够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与美国能够吸引各种样的人才有绝对的关系。美国是因为先有人才之后才实现富强,而不是因为先富强之后再靠富强来吸引人才。虽然在富强与吸引人才之间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但能够吸引人才的文化和制度才是根本所在,在文化和制度的后面其实还是人的因素。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各个部门的经理,以及销售、客服和科研部门的专家,不用说都是企业的优秀人才。不过对于什么样的人才算人才,很多人都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具备突出能力的人才算人才,这种观点非常片面。在会用的人手里瓦砾可以当金玉用,在不会用的人手里金玉只能当瓦砾用。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员工都是人才,人才与否不在员工自身,完全看企业的领导人有没有能力来用。就拿一般企业中最普通的保安人员来说,这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好的职位。要成为一个好的保安人员,首先一条是人品要可靠,保证不会做损公肥私的事,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部门,保安的人品必须有绝对的保证,想靠严密的制度来杜绝一切漏洞根本不现实。企业所需的各种人才有两个来源:一是吸引吸企业外部的人才;二是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现在很多企业家最头痛的事是留不住人才,员工在企业中干一段时间多少学到一点本事之后都想远走高飞,因而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培养人才。企业的人才流失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经营又必须有足够的人才,只好想尽办法去挖其它企业的人才。但人才既然可以被自己挖来,同样也可以被别人挖走,并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中国企业在人才问题上之所以会出现目前这种尴尬的状况,与中国的企业家们普遍的浮躁心理有极大的关系。目前很多做企业的人在玩小聪明方面都很精明,常常为自己投机取巧方面的本事沾沾自喜。谁都想摘现成的果子吃,用现成的人才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可惜的是,如果谁都想吃现成的果子而不自己种果树,其最终的结局是谁都没有果子吃。做企业的人如果只会玩小聪明,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只要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被市场淘汰只是早晚的事。一个真正有抱负的企业家不但要从外部引进人才,还必须学会自己培养人才,同时也要学会如何留住人才。企业要做大做强常盛不衰,有一个紧密团结而又能长期对企业保持忠诚的团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要让人才对企业保持高度的忠诚,企业的制度建设只是一个方面,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才是真正的关键。如果企业家没有足够的魅力,就算在规章制度方面完全模仿做得好的企业也无济于事,最终无法避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局。现代人所说的人格魅力就是古人所说的德行,企业家要有足够的德行必须切实从自己修身做起。
    企业家要学会吸引和留住人才,首先必须要懂得如何养人才。养人才有三个层次:一是养人才之身;二是养人才之心;三是养人才之志。养人才之身最简单,只需要薪资标准不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让员工能够维持正常水平的生活。养人才之心指的是在企业家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浓厚的感情,通过感情的纽带把整个团队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做到养人才之心这个层次就很难了,不是完全靠金钱就可以做得到的。企业家不能把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看成是简单的劳动合同关系,必须把每一个员工与及他们家人都看作是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用对待自己家人的态度去关爱每一个员工和他们的家人。再深一层说,有很多企业家自己的家庭都搞得一团糟,在这种情况下用对待自己家人的态度去对待员工肯定还不行。另一方面,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搞不好,要把企业真正经营管理好又谈何容易。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企业家要做到养人才之心,必须做一个孟子所说的君子。要真正成为一个常存爱人、敬人之心的君子确实不容易,但只要定下目标之后努力去做,没有人会一点都做不到。就算做不到七八分,能做到三四分也强过一点都不去做。《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儒家修养功夫的重点之一是“居敬存诚”,为人处事必须时时常存诚敬之心。企业家出于关爱的目的为员工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发自真心,否则就会流于表面形式,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现在有很多企业为员工送生日礼物,搞春节团拜会。这些活动刚开始搞时由于必较新奇,很容易打动员工,但在形成惯例之后反而没有什么效果,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的领导人和主事者缺乏足够的诚意。再说如果没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下足功夫,偶尔搞一点花样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养人才之志指的是在养人才之心的基础上给员工以希望,让员工看得到光明的前途,真正感觉得到跟住企业领导人干的确有奔头。特别是对于一些拥有卓越才华的员工来说,他们对钱并不希罕,虽然企业领导人对他们的真心关爱他们不能不在乎,但他们实现个人报负的强烈冲动可以压倒一切。古代的英雄豪杰在打江山时必然要作出承诺,在成功之后对立下大功的部下要封王封侯,否则就不会有人追随。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不可能只靠某一个人的能力,而是需要是全体员工通力合作。做到与属下分享企业经营成果是一个有抱负的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心胸狭窄、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业。要做到养人才之志,企业必须合理地制定员工持股计划。只要对企业有重大贡献的员工、为企业服务满一定年限的员工,大股东应当分给股份。
    企业要做大做强常盛不衰必须拥有足够的人才。企业家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要得到人才的真心拥戴,要得到员工的拥戴必须具备足够的德行,要具备足够的德行必须要修身。曾子作的《大学》讲的就是如何修身,在历史上被称为帝王之学。用现代人的话说,《大学》是一部系统的成功学。不过这也只是近似的说法,现代人搞出来的成功学的思想深度还远远达不到《大学》的水平。无论任何行业,要做一个好的领导人不能不读《大学》。虽然西方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没有读过《大学》,但无论任何一个从商从政取得大成就的人,其行事风格没有不在一定程度上暗合大学之道的。大学之道涵括了做事如何取得成功的规律。按照大学之道去做的人只要学得有几分象,或多或少都会取得一定的成功;行事完全违背大学之道的人绝无成功之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