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孟子的和谐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时民
    企业文化发源于日本,形成于美国。198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Terrence Deal和麦肯锡谘询公司顾问Allan Kennedy合写的《企业文化》一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管理理论诞生。企业文化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的管理学说,是管理科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强调了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中特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培育和保持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信念、经营目标和宗旨、传统等企业管理的软件系统。这此因素渗透在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上,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企业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通过企业文化学派的提倡和宣传,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科学,还是一种文化和艺术,在企业管理中,不能只讲科学理性,还必须同时重视人的直觉、灵感、感情、愿望等非理性的因素。总之是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爱护,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模式。当代管理学的这种最新发展使它和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找到了结合点。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特有的团队精神。孟子作为中国古代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在价值观上尊从孔子的“和为贵”的理念,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的论断。孟子不仅在价值观上高扬“人和”,而且还首次系统提出了建立“人和”社会即和谐社会的政治理论,这就是他的王道仁政理论。据此,我们今天探讨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理论对于现代企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实现和谐管理有诸多启迪。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一现代企业管理应确立的重要观念
    孟子发展了孔子“爱人”的思想,明确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他还特别强调了“人和”、“人心”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深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原始的人本主义思想,已经具有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孟子提出的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影响事业成败的因素中“人和”是最重要的。他写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讲了战争中攻守双方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进攻的一方尽管拥有合乎天时的战机,却对占据高城深池地利的防守者无可奈何;另一种情况是防守一方尽管占据高城深池,并有充足的粮草储备等地利优势,最终还是只好弃城逃跑,其原因在于进攻的一方拥有“人和”的有利条件,也就是“得人心”,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或防守的一方虽有地利却没有“人和”,即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内部不团结。孟子这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命题遂成为影响千古的名论。其科学性在于突出了战争中人的因素,强调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合作等的重要性。在另一处孟子还说过:“城廓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这当然不是说国家用不着修建城防,准备甲兵,开辟田野,发展生产,积聚财富,而是极端地强调人心向背,人民拥护的重要作用,是说人的因素比物质条件更重要,“得民心”比拥有雄厚的物质条件更值得珍视。
    孟子的这一思想对经营管理企业有什么重要的启发呢?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因素有客观形势、环境因素、资金、物质设备等客观因素和企业员工的人心这一主观因素,在众多因素中,人心向背、员工的积极性这一因素才是最重要的、有决定意义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当代难题,“人机关系”永远不可能取代“人际关系”。许多企业家从其切身经验,深切地认识到人的因素的重要性,无不重视建立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英国企业家皮京顿说:“在一个企业中,如何创造合作、亲善的关系,这便是管理者的最大责任”。英国RTZ公司总裁派德森说:“经营管理的法则是与人群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我至少利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来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另一位企业家洛伊·西逊说:“企业的运转无异于带动人群作业,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无法有效推动作业”。松下幸之助对于企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和论述:“公司的经营是以人为中心运作的。尽管组织重要,但它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以人为中心就是重视发挥人的积极性,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和”。
    二、“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一加强企业的团队精神
    重视“人和”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孟子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和谐是由共同的理想、目标和利益而形成的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由感情融洽,心灵相通而达到的行动上的配合默契;和谐是由于相互信任,彼此宽容而产生的大家庭的祥和感;和谐是一种求同存异的智慧和调和矛盾的艺术;和谐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形式。和谐的团队力量无边,能移山填海,创造奇迹。“和谐”应该成为企业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正如一位管理大师所说:“合作是一切团体繁盛的根本。”对和谐的追求一直是西方管理学的主题之一。从古典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的行为科学理论都承认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包括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外部的人际关系两方面。其中,前者是第一位的。孟子说:“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家和国之所以破亡,第一位的原因,是由于自身内部闹不团结,相互拆台,相互攻击。企业的兴哀也是如此,自身的原因始终是第一位的。孟子这里是从反而立论。从正面来说,也就是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加强企业的团队精神,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温斯洛·泰罗认为在雇主和工人之间应该经常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他们以友好合作和相互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他们就能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就有大大增加的充分余地,制造商的利润也会大大增加”。他在劳资关系的处理上采用的是一种和谐共赢的方略。现代行为科学家认为,所谓和谐就是使人的需要和向往同组织的要求和目标统一起来,实现团队的共存共荣,和谐发展。
    企业内部的团结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包括企业管理决策集团的团结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与团结。决策集团即领导班子的团结首先需要各成员有相互容忍,相互妥协的愿望和气度,有求同存异的愿望和意识。个人专断和集体协商两者不可偏废。在作出重大决策时,依靠和发挥集体智慧是重要的,但企业经营管理是艺术,市场情况瞬息万变,需要人们迅速作出反应,任何时候都要求意见一致无论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做不到的。有时需要凭直觉和灵感来拍板决策,这就需要让主要负责人有临机专断的权力,以免出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局而。作为副手应该有角色意识,尊重并坚决执行一把手的决定。如何实现领导班子的最佳搭配,从而保证领导班子的和谐和团结,松下幸之助根据自己民期管理企业的经验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他说:“贤人只要一个就够了,……如果大家都是贤人,往往争论不休,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某家公司由三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共同合作,可是一直做不好。于是减少一人,结果剩下的人却能合作无间,工作进行得反而非常顺利。”这说明,班子如何搭配是能否实现决策层和谐一致的基础,松下提出“最理想的状况是领导者温和,副职能干。就经营者的搭配上来说,总经理要有完美的人格,副座要有行动力,我认为这样的搭配最为天衣无缝”。再一个是管理决策集团同被管理者的和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干群关系的和谐。实行这一层面的和谐除了如西方行为科学家所说的企业员工同企业之间应有共同的要求和目标以外,领份人要充分信赖员工,了解他们的愿望和需求,从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实行相互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麦格雷戈指出为了实现企业的和谐,领导人必须改变人性自私懒散的假设,把人看成是可以信赖的,可以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相信员工能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
    三、“以德服人”一一实现和谐企业的途径
    孟子认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最佳途径是坚持“以德服人”,这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坚持说服教育,攻心为上,相互沟通。另一方面则是领导人要树立榜样,以崇高的人格力量实行道德感化来使人服从。他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又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说服教育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靠手中的权力只会使人害怕,靠规章制度也只能使人被动地服从,而和谐则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是人们对领导者发自内心的拥戴和挚爱,就象七十二位弟子服从孔子一样。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从亲身实践中,得出了和孟子相同或相近的认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莫菲说:“我始终认为人的因素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要具有了解别人的能力,能够和部下充分沟通,我个人尤其重视沟通这一个渠道”。英国独立广播电台总裁普劳敦女士的体会是:在从事企业管理之际,“尊重人权,重视个体是相当重要的一点。不把员工当人看,一味地严苛管制乃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友善地询问和关切地聆听都是必要的。”亚科卡是一位世界级的大企业家,经营管理的奇才。他曾先后担任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裁。他到克莱斯勒公司任职时,该公司正濒临破产,经过他大刀阔斧地整顿,该公司奇迹般地得到重建和恢复。他不仅在克莱斯勒重建了秩序,而且注入了一种患难与共的和谐精神,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把聚合力和团结带进公司”。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更多地是靠说服和沟通,靠率先垂范。为了克服困难,亚科卡带头将自己的年薪从36万美元降为1美元,同时规定所有高级职员的年薪削减10%。这一决策赢得了上人们的理解与好感,相应作出牺牲让步,同意将每小时的工资减少2美元。在十九个月中,克莱斯勒的工人每人减少收入一万美元左右。亚科卡的态度是:“一旦你处在领导岗位上,大家就学着你的一举一动。领导讲着的时候,群众就听着,而领导行动时,群众就看着”。事后回忆这段经历,亚科卡感慨良深,他写道:“在克莱斯勒的三年,我对人的了解胜过在福特公司的三十一年。我发现,如果大家一起共渡难关,就能忍极大的痛苦。如果人人受苦均等,你就能移山”。“我把上述情况叫作‘牺牲均等’。我开始作出牺牲时,发现他人也在各尽所能。这就是克莱斯勒渡过难关的奥秘。尽管我们万分需要贷款,但是拯救我们的不是贷款,而是人人有份地放弃了的几亿美元”。这就是以德服人实现的企业和谐所产生的威力。
    谁造就了企业文化?实践证明,企业的最高领导者造就了企业文化。最高领导者拥护什么,实施什么,奖励何种行为,反对何种作法,最直接有力地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定位与指向。伟大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水平,是企业文化成功的关键。从这一意义上说,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首先必须“以德服人”。遍览古今中外有大成就的伟人,他们的事业的成功无不与其人格魅力有关,他们正是以此蠃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援,才成就伟业的。无论是四川长虹还是青岛海尔,他们的成功都是与张瑞敏、倪润峰这些优秀的企业领导者自身所迸发出的强大的人格魅力分不开的。因为,当在运筹决策、组织管理、使用人才以及调节企业人际关系时,人们都乐于同那些人格高尚的交往,而领导者正是利用这一趋向,以调动本公司职员的内聚力,使他们能把公司看成自己的事,愿意付出。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他不是凭藉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某一具体的技能问题,他的职责在于如何把本公司的全部职员协调好,统一好,使他们能内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以德服人”的思想从两千年前延续至今,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传统,代表了中华民众的民心所向。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儒家这一思想精华对于我们制定企业文化战略时的基本定位问题有很好的启示。
    四、“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石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信是立身之本。中国古人认为,人活在世上,惟有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否则,难以在世上生存。孟子讲:“人天生存诚”。是说诚信是人的本性。人生下来的时候,处于自然境界的时候,都是诚实的,不知道欺诈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是说:诚信是客观世界的要求;如何认识和实践诚信,是每一个人所言所行的正道。中国古人认为,经商要讲信用,不讲信用,不但赚不到钱,甚至可能带来灾祸。管子说:“非诚贾不得食于贾。”是说不讲诚信的商人不能经商,不能以商谋生。中国古代的徽商,以“忠诚立质”,以“信义服人”,在明清时代,称雄商贾,财富日增,事业日隆,家业日兴,传为佳话。他们事业的成功,靠的就是诚信。这就是所谓“诚者有信,不诚无物”。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经商做买卖必须讲信用。讲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支撑,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之策。“祸莫大于无信”。经商而不讲信用,靠欺诈获取不义之财,只能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持久。因为商业欺诈行为,它的最终结果就是自我毁灭。
    企业经营也同样如此,麦当劳可以从容谈笑,火后重生,秦池、三株却在转瞬间灰飞烟灭,他们的兴盛与衰败都是因为“诚信”的神奇魔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诚信经营不仅是其得以延续的基本准则,更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制胜之本。诚信经营带来的良好信誉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也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诚信不是权宜之计,也非逢场作戏,它应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经营之道,应是一种融入身心的经营之道。诚信的本质在于责任,诚信的意义在于责任,诚信的真谛也在于责任。企业只有走出玩弄信义、血腥拼杀的谋权情结,扬弃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低层次经营思想,才能彻底根除短期行为,把道德与诚信经营的意识真正渗入企业的血脉。逃避和推卸责任是不会有信誉的,也是难以获得发展和成功的。诚信对外秉承“做生意就是做人”,“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真诚对待业主,想办法为其完善设计,节约投资 ,提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业主;对内也应是“信”字当头,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职工才能真正做到与企业风雨同舟。
    诚信不只是管理者的专利,它应该成为企业的全员意识和规范。为了把企业铸造成诚信型组织,企业领导不但要率先垂范,严格自律,还应该把建立“卓越的企业信誉”作为企业的重要的经营目标,使企业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企业应利用不同的形式开展诚信教育,不断强化诚信意识,着力使企业的诚信经营准则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山东黄金集团的终极目标“让尽可能多的个人和尽可能大的范围因山东黄金集团的存在而受益”就是建立在企业诚信的基石之上的。总之,诚信是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用诚信规范和引导企业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课题,是保证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和谐企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信誉之源。
    和谐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从重视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制度等开始转为重视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组织行为的整体性,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及地域、民族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和谐企业文化的内容、形式源于实践,是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理念、传统、风格、习俗的沉积,在一个国家、民族、区域内具有很多共同特征。但企业文化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在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其文化风格也各有不同,我们在企业自身的发展中,应该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建设适应时代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和谐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