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钧 《中华读书报 》 《筹办夷务始末》是清代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计道光朝八十卷,文庆等编;咸丰朝八十卷,贾祯等编;同治朝一百卷,宝鋆等编。这三朝《始末》编成之后藏于宫中,均系手写稿本,没有刊刻付印。清朝覆亡后这三种稿本连同宫中其他档案均为故宫博物院所有。故宫于1929年开始陆续将其全部影印出版,为学者的使用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最早知道《筹办夷务始末》的美国学者是费正清(John K. Fairbank)——日后的西方“中国学之父”。他早在哈佛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就从一位访问教授那里听说了这套文献的存在。这位访问教授名叫韦伯斯特(Charles K. Webster),是英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史学者。他在来哈佛之前刚刚访问了中国,会见了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中国政要以及蒋廷黻等一批学者。在1929年初哈佛大学学生俱乐部的一次午餐会上,韦伯斯特介绍了自己的中国之行,特别提到了《筹办夷务始末》的即将出版,对它的使用前景感到异常兴奋,认为这一文献对改写中外关系史必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参加午餐会的费正清当时正上四年级,对近代史领域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具体研究哪个国家的近代史,则还在犹豫之中。韦伯斯特的讲演使他茅塞顿开,为什么不研究中国的近代史呢?几天后费正清去拜访韦伯斯特,并与他进一步讨论了这个十分吸引人的课题,韦伯斯特建议费正清要用外国人了解甚少的中国原始资料来研究中国近代史。1929年秋天费正清前往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正式将中国近代外交史确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韦伯斯特在讲演中提到的《筹办夷务始末》和蒋廷黻有着很大的关系。蒋廷黻于1895年出生于湖南,早年在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益智学堂学习,1912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派克学堂、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 蒋廷黻在美国读书时,就对中国近代外交史很感兴趣,当时有关中国外交的标准著作是马士(Hosea B. Morse)的三卷本《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蒋廷黻认为该书的英文资料无懈可击,但同时觉得马士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他忽视了中文资料。蒋廷黻在哥大时就开始收集中文资料,回国后继续收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外界获悉我对清代历史文献有兴趣时,各方鉴定家和收藏家都来和我接头。透过一位朋友的介绍,某君带来大批资料。这批资料原标题为《筹办夷务始末》,实则可称之为《中国外交文献史》。就我所见,这份资料几乎包括了满清皇帝所发的每项命令,大臣们所有的奏折以及各地大臣向皇帝奏请有关中国外交事务的材料。我发现这简直是一座宝库,因而急于要为南开图书馆弄到这份资料。但物主开价三千银元,南开实在买不起。……我从南开转到清华后,我可以自由支配经费购买书籍和资料。我立志要完成我的愿望,首先要买上述那份资料。但,事实竟有出人意料者,我到北平清华任教不久,常赴故宫博物院。有一天,和某保管人闲谈,他拿出一份上述资料故宫本给我看。经我鉴定,证明故宫本才是原本。而前述的私人本乃是抄本。我立刻建议故宫博物院当局将它影印。后来故宫博物院采纳了我的建议,发行影印本,每套一百银元。那份抄本,经此一来,竟抵不上影印本的价值。”(《蒋廷黻回忆录》)韦伯斯特向费正清介绍的就是这套影印版。 《筹办夷务始末》影印版1929—1930年陆续问世后,蒋廷黻率先利用这套资料进行历史研究,写出了《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清华学报》第6卷第3期)等名文。此外,蒋廷黻还大力宣传这套资料的价值,希望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道光朝《始末》最先面世后,他用英文写了《道光朝中国外交的新资料》(New Light on Chinese Diplomacy, 1836-1849,载美国《现代史学》1931年第4期)一文予以介绍,后又用中文写了《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之史料的价值》(《清华周刊》1932年第37卷第9、10期合刊)、《外交史及外交史料》( 1932年初费正清为进修汉语和收集资料到北京进修,他一到北京就立刻和蒋廷黻取得了联系,并就如何使用《筹办夷务始末》等中文档案向蒋廷黻请教。费正清的博士论文正是在蒋廷黻的指导下完成的,他也成为最早使用《筹办夷务始末》的外国学者。历史学家何炳棣回忆1953年7月第一次见费正清的情形时写道:“我自我介绍1934年秋清华入学之时,费已赴牛津完成博士学位,刚刚错过在北平结识的机会。然后极度诚恳地恭维他是蒋廷黻之后,举世第二位学者研究引用《筹办夷务始末》的。他马上纠正我:‘是第三人,张德昌早我半年。’”(《读史阅世六十年》)与何炳棣一样,张德昌也是1930年代求学于清华,是历史系的高材生,他利用晚清档案写出了《胡夏米货船来华经过及其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1932年第1卷第1期)等高水平的论文。虽然事隔近二十年,费正清对于当时的北京学界和自己最初使用《筹办夷务始末》的情形显然还记忆犹新。 费正清1936年凭《中国海关的起源:1850—1858》(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Maritime Coustoms Service, 1850-1858)一文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哈佛执教。在以后的研究中他经常利用《筹办夷务始末》,如发表于1939年的《清朝公文的传递方式》(On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g Documents)一文就通过考察《始末》中的资料分析了北京和各省之间的邮政体系及其工作效率。1938年费正清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晚清文献资料研讨班,讲课内容最终以《清季史料入门》(Ch’ing Documents: An Introductory Syllabus)为名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52年正式出版。在书中选用的二十份晚清文献中,第一份就选自《筹办夷务始末》—— 在费正清的倡导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筹办夷务始末》,其中两位学者的工作使这一文献更便于使用。一位是施维许(Earl Swisher),1941年他以《〈筹办夷务始末〉中的中美关系:1840—1860》(The Management of the American Barbarians: A Stud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rom 1840 to 1860)一文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在修订的基础上(如将时间调整为1841—1861年)于1953年在美国远东学会的资助下出版,是远东学会最早的出版物之一。该书的主体是将1841—1861年《筹办夷务始末》中有关中美交往的资料翻译成英文。该书出版后立刻成为研究早期中美关系史的基础文献。另外一位是饶大卫(David N. Rowe)。他和一些学者合作为《筹办夷务始末》编写了索引。《始末》原为稿本,没有索引。1929—1930年故宫出版的影印本也没有索引,对于使用者来说,《始末》这样大型的文献不带索引是相当不便的。饶大卫主持编写的索引分人名、地名、官名等十四类,在每一条目下除注明《始末》的卷数、页数之外,还注出了行数,查找极为便利。这份嘉惠学林的索引历经多年完成后于1960年正式出版。 《筹办夷务始末》影印出版后,不仅有翻译、索引,还有补遗,在这方面蒋廷黻也是先驱。1929年蒋廷黻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利用大高殿军机处档案编制《始末》的补遗,一年后基本完成,约五十万字,但未刊行。费正清是最早看到这一稿本的学者,并选抄了一部分带回美国。1965年蒋廷黻去世后费正清将其抄稿送给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经过整理加工后于1966年以《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为题出版,这无疑是费正清对蒋廷黻去世的最好纪念了。 中国外交史的学术革命——《筹办夷务始末》,《中华读书报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