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素书》:什么才是立身持家之本?

http://www.newdu.com 2017-12-10 腾讯儒学 道诚 参加讨论

    文/道诚
    人,要在社会中立身,在家庭中持家。人,要培养自己的品德,增长自己的才智。立身持家、养德长智,首先要注意什么?《素书》告诉我们立身持家之本,养德长智之基:恭俭谦让,所以自守。
    
    恭俭谦让,所以自守(资料图 图源网络)
    恭敬、勤俭、谦虚、退让,这四件若能谨遵依行,可以自坚其操守,保身无患。恭俭谦让,看似非常平淡,实则有其深意,是立身持家的根本,是养德长智的基础。
    恭能不倨,知敬畏。形容一个人非常势利眼,对别人前后完全相反的两个态度,成语叫做“前倨后恭”。指的是这个人一开始不知道对方的权、势、钱等,所以表现得非常怠慢无礼、冷漠轻视、很不耐烦。后来知道了对方的情况后,态度立刻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表现得满脸堆笑、点头哈腰、不厌其烦。“恭”就是让我们不要做这种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透过势利的眼睛看别人,要么仰视,要么俯视,从来不知道平视。
    人格平等的理念在势利之人的头脑中是没有的。势利者敬畏的对象是人的外在之物,人的标签,而不是人本身,不是天理良知。势力者的行为准则是趋炎附势,而不是秉持良知,平等待人。所以当势利者点头哈腰的对象,失去权、势、钱的时候,势利者会再次大变脸,对其异常冷酷无情。不知道敬畏什么是非常危险的,对人、事、物没有了最起码的尊重,会导致做出一些肆无忌惮、害人害己的行为。例如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就是不知道敬畏自然规律,导致了大自然的报复。
    
    立身持家的根本(资料图 图源网络)
    俭能不奢,知珍惜。唐代李商隐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古代骄奢亡国败家的例子有很多,夏桀、商纣、周幽王、秦二世、隋炀帝等等,清王朝,也曾出现过“康乾盛世”,八旗兵也曾骁勇善战,但由于统治阶级奢靡享乐,不思进取,导致吏治腐败,武备落后,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清王朝逐渐走向了衰落。闭关锁国腐化透顶的帝国,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大肆入侵,只能是被动挨打,一步步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因为勤俭如此重要,所以诸葛亮把它写进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谦能不骄,知不足。骄傲自满就像杯子里装满了水,再多倒一点点就会溢出来。谦虚就像海纳百川,任凭再多河流汇入都不会嫌多。《易经》中唯一六爻皆吉的卦就是谦卦。品德也好,才智也好,没有谦虚好学的精神,没有冷静分析现有成就,找出不足之处的精神,都是得不到的。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国时吴国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让能不争,知广阔。邻里之间、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等等都离不开退让。俗语说:“助人得助,礼让得礼。”“斤斤计较,天天有架吵;人人互让,事事好商量。”“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是一笔糊涂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飞书京城,张英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只见他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让他三尺又何妨(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强硬的办法或者什么锦囊妙计,但一看是这首打油诗。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都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他们的忍让行为,深深感动了邻居一家人,全家一致同意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大家争相传颂,人人称赞,使六尺巷的故事广为流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