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外汉学 > 综合述评 >

萨伊德的“东方主义”与西方的汉学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2-11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什么叫后殖民思潮?如果我们从历史上看,欧洲工业革命以后,社会进入现代化。欧洲高速工业化、现代化的时期,也正是欧洲向外扩张的时期。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为殖民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除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知识也迅速发展。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年被殖民的国家纷纷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于是,殖民时代结束,后殖民时代开始。显而易见,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形成的物质上的压倒优势,使得殖民活动得以实行。那么,西方近现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是否渗入了殖民主义因素?西方的现代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西方的向外扩张殖民有着怎样的一种相互呼应关系?今天欧美的知识分子应该怎样来检讨自身的学术传承?第三世界的知识界,应该怎样面对本土文化曾经被殖民或者被半殖民的事实?怎样从西方支配性的殖民话语中走出来?这些都是后殖民批评所关心的问题。
    后殖民批评思潮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和比较文学系的爱德华·萨伊德教授。萨伊德出生于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埃及和美国完成了他的教育。萨伊德在大学本科和博士研究生期间的专业都是英语文学。在他当了终身教授以后。于1978年写出了一本叫《东方主义》的书,这本书成为后殖民批评的经典性著作。萨伊德精通法语,当代法国思想家福驹、德里达关于知识与权势、真实与话语、表现与扭曲等范畴的论述成了《东方主义》一书方法论的基础。福柯认为,话语无法传递本质,表现总伴随着扭曲,叙述中不可能显露真理。主体需要客体,是为了验证自身,而不是去理解对方。任何知识都掺杂了想象成分。知识带来权力,而更大的权力反过来又要求更多的知识。知识是主体借以征服客体的工具,知识就是翁权。萨伊德把福柯以上较为抽象的论说具体化了。在《东方主义》一书的论析中,西方是主体,东方是客体。西方关于东方的学问,是西方这个主体企图征服东方这个客体的产物。西方对东方的描述,不管是在学术著作中还是在文艺作品里,都严重扭曲了其描述的对象。东方世界经常被野蛮化了,被丑化了,被弱化了,被女性化了,被异国情调化了。欧美人眼中的“非我族类”,一概欠缺理性,道德沦丧,幼稚不堪,荒诞无稽.相反,欧美人则是洋溢着理性光辉,道德完美,成熟可靠的正常人。这种程式化了的东方形象,是西方自己创造出来的,种种的扭曲,早已使东方的形象偏离了真实。西方只是顺应了进行殖民扩张的需要,才制造出了西方全面优越于东方的神话,为西方侮辱、侵害、征服东方提供了理论根据,让西方施之干东方的罪行,披上了一件合理化、正义化的外衣。萨伊德把西方人对东方人那种居高临下的心态,把西方对东方在学术和文艺著作中的刻意扭曲、把西方在东方的殖民活动三者联系到一起,称之为“东方主义”。萨伊德认为殖民主义的因素不仅渗透到西方有关东方的学问中,也渗透到西方的人类学、历史学等其它学科中,因为东方学只是西方大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只是人类学、历史学分出来的一个小小的分支。萨伊德以近四百页的篇幅,对上述西方的“东方主义”作了一番总清算。他的批评面很宽,文艺领域从古希腊到当代英美,学术领域则主要是检查法国和英美近两百年来的“东方学”。他举出的一些例证的确可以引起人们思考。比如但丁的《神曲》中,默罕默德被放到了一共有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那里受着熬煎;又如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专制主义关系的论述,萨伊德也认为是受到了近代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东方主义》这本书有一个较大的缺陷,即萨伊德所说的东方,广义上包括了欧洲以外的所有非基督教地区,狭义上却特指欧美人心目中的中东和近东,西方对“远东”地区的塑造和认知他几乎没有涉及。这样,便留下了进一步讨论的空间。我所做的,便是接着萨伊德往下讲。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