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外汉学 > 综合述评 >

卫匡国两部汉学著作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2-11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卫匡国.原名为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mino Martini )。他于1614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特伦托(Trente ), 17岁在罗马加入耶稣会.入罗马学院研习数学。他的数学老师是德国名数学家基尔旭(A' Kircher).此人亦是欧洲著名的东方学家.不但释读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还对中国文化深感兴趣. 1667年出版了《中国图记》后更是名噪一时。
    1640年.卫匡国偕同21名会士渡海东航.3年后从印度来至中华.主要在浙江杭州、兰溪、分水、绍兴、金华、宁波活动.又在南京、北京、山西、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留下了足迹.至少游历了中国内地15省(两京13布政使司)中的六七个省.故对中国山川地理、人物掌故熟详于胸。同时.他又广交江南名士、达官贵人.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这些经历和知识.为他日后成为欧洲一流的汉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卫匡国入华之初.正值明政权摇摇欲坠之时.一方面是关内的农民起义势如破竹.京师指日可夺;另一方面是关外的满洲大军重兵压城.待机长躯直入。在这种情势下.卫匡国为取悦明政府和士大夫.将原来的西名改为现用之名.以袒露自己“匡扶”、“保卫”大明国的心意。
    卫匡国在华活动七八年后.因教会内部关于中国礼仪问题发生争论.奉命返欧申辩。他在1651年从福建启航.经菲律宾、巴达维亚西泛。两年后抵达欧陆.穿德、荷、比诸国而至意大利.在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时.曾就其书稿付印之事安排了出版。1654年底.在罗马参加了关于中国的礼仪之争.同多米尼各派辩论多时.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救令.称中国教徒的敬人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进行。
    卫匡国在罗马完成教务后. 1657年再次动身赴华.曾进京规见清顺治帝.返杭州传教.时浙江巡抚伶国器对卫匡国多方协助.得以在杭州重建一新教堂. 1661年竣工.其宏伟壮丽为当时中国西式教堂之首。同年6月.卫匡国病逝于杭州.享年47岁。①
    卫匡国之成为大汉学家.当然不是因为他用汉文撰写了几部宣教、伦理的书籍.而是因为他以拉丁文撰写了4部汉学著作。这4部书是《中国文法》、《鞑靼战纪》、《中国历史初编十卷》和《中国新地图集》。其中.《中国文法》传本极少.不易窥探; 《鞑靼战纪》己有中译本.并著录于杜文凯所编、人民大学出版的《清季西人闻见录》中。故本文所介绍者.为卫匡国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中国历史初编十卷》及其用西式方法绘撰的《中国新地图集》。
    一、《 中国历初编十卷》
    欧洲著作介绍中国历史者.首推西班牙人门多萨在1585年于罗马出版的《大中华帝国史》.此书之内容.本人己有专文介绍.②此不赘言。但需要指出的是.门多萨的这木本书还不是一本专门的历史著作.介绍较为零乱分散。另外.它虽然标明了中国历代帝王的在位年限.但又没有指出相对应的公园纪年。再者.门多萨毕竟没有到过中国.又不懂中华文字.只能依靠间接资料著述.故书中不乏猜测臆断、错谬不实之处。因此.要写出一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严肃性的中国历史著作.还有待于欧洲学者的继续努力。随着17,18世纪欧洲汉学的崛起.治中国史者日众.卫匡国则是第一人。
     《中国历史初编十卷》首版于慕尼黑.时为1658年.4开本.共362页。第一年又以拉丁文在阿姆斯特丹再版。书的全名为《中国历史初编十卷》.从人类诞生到基督降世的远方亚洲.或《中华大帝国周邻记事》。从这一冗长的标题我们可以知道.卫匡国的这部书上自远古.下至公元前一年.即西汉哀帝元寿一年.是一部断代史。此外.我们亦可看出卫匡国的另一用意.这就是想把传统的中国历史引入到欧洲史学体系中去.引入到《圣经》的编年史中。这其中既有科学的成份.也有宗教的动机.两者调和在一起.产生了卫匡国本不想看到的结果.这就是中国悠久的文明史.竟使欧洲奉为经典的《圣经》创世说陷于窘态之中。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后文中看到。事实上.卫匡国是个忠于职守的传教士.他无论在撰述《中国历史初编十卷》还是在绘撰《中国新地图集》时.都在提醒他的读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中国传播基督的种子。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