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王学典:儒家文化要进官场 培养官员君子人格

http://www.newdu.com 2017-12-12 大众网 樊思思 参加讨论

    11月27日齐鲁大讲坛“齐鲁文化视角看四个全面”系列讲座第三场——“儒家文明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讲座在山东曲阜举行,山东大学高等儒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学典围绕“儒家文化和中国的改革”做了演讲。他认为,儒家文化中始终贯穿着改革变通的精神,中华文明也因为这种变通的智慧而延续至今。因此,儒学的生活化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儒学不仅要走进寻常百姓家,更应该进入官场,培养为官者的君子人格。
    
    山东大学高等儒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学典围绕“儒家文化和中国的改革”做演讲。 
    儒家绝不是复古主义者 
    王学典说,儒家思想以保护古代典籍为自己的使命,但这绝不意味着儒家是不知变通的,儒家绝对不是复古主义者。他强调,从原始儒学到先秦子学,一部儒学史就是一部自我改革史,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贯穿在儒家内部。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绵延五千年不绝,正是在于其随时代变革的精神。
    王学典举例说,孔夫子本身就是一个注重变通的典型,他在文化上选择周代文化,就是因为看到了周文化能够适应、满足春秋战国年间的社会变革。所谓的圣之时者也,就是能恰当把握最佳历史时机的人。儒学以其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一次又一次成功回应了不同时代的挑战,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延续文化学说。
    当然,在变革之外,儒家也有其不变的价值追求。王学典认为,包括社会制度在内的礼制的变通,归根到底还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儒家不变的价值追求。这个价值追求是什么?就是仁,就是仁者爱人。
    中华文明的延续正是因为文化中的变通智慧 
    王学典说,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延续力,正是来自于中华文化丰富的变通智慧。《易经》中有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这种变通智慧,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的一种有效应对时代挑战的机制。
    众所周知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下来了?王学典说,学界对此一直在进行探讨,这些探讨指出了众多古文明消失的三点原因,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二是人口的激增,三是外族入侵。但事实上,中华文明在这三点上的遭遇,比其他古文明更严重。学者们从中华文明内部去寻找、发掘,认为在这一系列遭遇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决定一种文明的生命力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文明自身的性质,或者说是文明内部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并且,这种创新和创造能力不是偶然的,而是要不断自我完善,以便从容应对下一次更加严峻的挑战。
    王学典认为,中国文化之中蕴藏着一种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自我更新机制,使它能够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并因此不断的丰富和更新自己,从而永葆青春。这种自我更新机制的核心,就是儒家的变通智慧和活力,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当中延续至今。
    儒学生活化不仅要进乡村进社区,尤其要进官场 
    王学典说,儒学依然对社会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如何使儒学生活化,让儒学走进寻常百姓家,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王学典提到,他的两位同事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一个研究乡村儒学,另一个则提出了社区儒学。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城市化的过程,因此儒学复兴的希望不仅在乡村,更在社区。王学典说,乡下是个熟人社会,不但有地缘关系,还有血缘关系。但是进入社区之后,大家都抛开了血缘和地缘,进入到一个陌生人社会。如何使儒学的基本处世原则进入社区,这是眼下要重要考虑的问题。
    王学典特别强调,儒学生活化不仅要进乡村进社区,尤其还要进入官场。他说,儒家常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社会的风尚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为官者的风尚、精英人物的风尚的影响的。王学典认为,当前,如何在官场进一步培养君子人格,或许比在老百姓中普及儒学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