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非遗文化 >

耗时四年 60岁老人烙出《清明上河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齐鲁晚报 于悦 参加讨论

    
    烙画,即用烙铁在物体上作画,是一种珍贵的非遗项目,虽然没有刺绣、绘画那么普及,其艺术性却不输于这二者。60岁的非遗传承人武玉琴自从退休后就迷上了烙画,这一烙就是16年,她将自己全部的时间和心血都花在了烙画艺术上。
    痴迷烙画,投进全部退休工资
    武玉琴是“半路出家”的非遗传承人,2000年她从单位内退后,觉得赋闲在家很无聊,恰好听朋友说起家乡有烙画这种工艺,就跟着学了起来。“我做烙画,一开始只是爱好,后来变成了执著,最后成了痴迷。”武玉琴说,如今烙画俨然她人生中的第二职业。
    因家里人都不从事艺术行业,没几个人理解和同意她做烙画,这些年她没买过几件新衣服,也不愿享受生活,把退休工资都花在了买原材料和装裱画上。画烙好后很多人想买,她却因为自己花的心血太多从来舍不得出手,“不指望这挣钱,只要能吃得起饭就行。”
    这些年武玉琴已陆续做了300多幅烙画,还曾准备做一个个人博物馆,为此她从不随便烙小画,而是专门烙大画,为以后的个人展做准备,每一幅作品也都被她编上了号。但如今因为资金、场地、人员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武玉琴已基本放弃了这个想法,只专心创作和教授几个徒弟烙画。
    为做烙画,双手都被烫满包
    做烙画的工具其实很简单,一支电烙铁和一块木板即可。从前没有电烙铁时,“如果要做得精致些,就要先把木纹刮平,其实不仅木板,纸上也可以做烙画。”武玉琴说,只要温度调好,手上功夫做到家,能烙出痕迹的材料都可以使用。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武玉琴常常自己改烙铁头、装温度控制器,同时插着几支电烙铁画。
    武玉琴说,烙画的原理是利用电烙铁的温度、力度和速度来控制火候,从而在木板上进行深浅不同的着色。当需要深一些的颜色,比如画人物眼睛时,用电烙铁的速度要慢一点、力度大一点,温度也要调高点,反之颜色就能浅一些。
    和普通的水墨画、油画不同,烙画呈现出的是一种古铜色调,永远都不会褪色,甚至泡水也不影响。当然,烙画费的力气比一般的绘画可要大些,同时也讲究一气呵成,中间不间断。烙画也有一定的危险,稍不注意就会被烫到,武玉琴的双手都被烫满了包,经年累月都消不了。
    喜欢烙名画,四年烙出《清明上河图》
    还是一个练习烙画的新手时,武玉琴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宏大的目标——把《清明上河图》烙成画,这一烙就是四年,每天她几乎都废寝忘食。人物是最难烙的,《清明上河图》中有500多个人物,他们的神态、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哪怕树叶的片数都被武玉琴一分不差地烙了出来,大小尺寸也差不多,这就是她的第一件作品。
    后来,这幅画被武玉琴分成了9块,放在她自己用旧衣服缝的一个包里带到美国旧金山去展出。虽然已公开展示,这些年武玉琴却在不断修补这幅画,这也是她个人的习惯,只要发现哪个地方过渡得不好,就再用电烙铁加深一下。对她而言,所有的作品都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
    武玉琴最喜欢烙的是名画,如《百骏图》、《富春山居图》,都花了她好几年的时间。在她眼中,这些像国宝一样珍贵的画只摆在博物馆中有些可惜,应该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让人欣赏。如今她正在做《水浒传》108将的烙画,人物已经烙完,只剩下了上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