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妆”后来有所发展,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动物形,比如小鸟小鱼小蝴蝶;材料也不只是梅花,还有金箔、纸片、玉片、干花片、鱼鳞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花子”就是贴花,把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涂上金粉,贴在额上,显得更为轻薄精致。到了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了,但后来还是会用“梅花妆”一词来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 风雅之赠梅为礼 ![]() 杨云 《折梅图》 扇面 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赠梅典故来自南朝诗人陆凯。他行走于横浦驿( 今广东北江翁源) 梅岭之时,忽忆长安好友范晔,便折梅一枝,托驿使送去,并附纸赠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实属秀才人情,却温情至极,也浪漫至极。 ![]() 清代梅花玉版笺 到了讲究细节的清代,连书写的信纸都精致到极致了,竟与梅花紧密相连,泥金冰纹的梅花玉版笺应运而生,成为当时最好的笺纸。冰梅底纹使得落笔便生清新雅逸之气,如风送落梅香。 墨花之美梅为画 ![]() 北宋梅谱 梅,很早就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南朝梁代张僧繇画有《咏梅图》,这或许是画史上关于梅花的最早记录。到了北宋,擅画梅花的画家愈见增多,技巧也愈发多样而成熟。于是,画梅的图谱和专著也相继出现了。 ![]() 元 王冕 《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