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解析梅花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4)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中国文物网 newdu 参加讨论

    进入元代之后,梅花成为体现文人士大夫君子气节精神表征。水墨花卉一路也比宋代更加脱略形骸、自由奔逸。元末王冕墨梅画的出现,以及他被世人称颂的“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人品与画品的高度统一,预示着此类题材进入了更加纯粹的托物言志时代。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王冕出身农家,由于他轻功名而斥权贵,为了画梅,他在九旦山植梅千株,下笔俱为水墨,洋洋洒洒,密密匝匝,“墨渍”、“圈瓣”画法皆有,以“圈瓣”法为多。清代扬州八怪中的罗聘、汪士慎、金冬心的梅花作品无不受其影响。  文雅之风梅为诗
    
    杨运 《摽有梅》 扇面
    《诗经•召南》里曾有“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倾筐堲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由此可见,最初梅在古代诗歌中是美丽爱情和美丽青春的象征。
    
    宋 岩叟《梅花诗意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王安石《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梅凌寒傲霜、清高出尘的风骨,也是自古以来文人最欣赏、追求的风骨。
    
    清雍正粉彩梅花纹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