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7日上午,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在孔子研究院儒学会堂隆重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究员代表论坛承办单位作题为《中国礼乐研究的青年使命》的主旨演讲。 杨朝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青年才俊: 上午好! 此时此刻,在纪念孔子诞辰2568年之际,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于孔子故里曲阜,在中国孔子研究院儒学会堂隆重举行。这既是一场共享儒学与中华礼乐文明的智慧盛宴,更是一次海内外青年博士致敬孔子、回向社会的礼乐文明研究成果集萃。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孔子研究院全体同仁,向各位嘉宾、各位青年才俊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青年博士论坛,是世界儒学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一届的世界儒学大会中,我们已经携手孟子研究院,成功举办了“青年博士论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作为世界性儒学盛会和高端交流平台,历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倡导深入、扎实学理研究的同时,一向关注儒学、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互动,以及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对话等富于现实意义、时代价值的重大课题。在近几年的大会中,礼乐文明、礼乐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礼乐元素越来越得以凸显。这不止是某几个人的私愿,而是代表着时代的吁求与共识。 就在前几天的本月20日,就在孔子研究院辟雍广场上,本届“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大奖获得者台湾东海大学教授蔡仁厚先生感言:此次儒学大会的礼乐演奏非常令人感动。在聆听礼乐演奏之后,我信心增强:将来孔子的礼乐教化、礼乐精神一定会得到光大发扬。我们觉得,蔡先生的这一信念同样令人感动,因为它代表着众多学者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中华民族,久为礼义之邦。“盖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以有礼义之风,衣冠文物之美也。”礼乐文明,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样态与内在特质。自尧舜以来,承天之道,治人之情,由“克明俊德”而“亲睦九族”,由“平章百姓”而“协和万邦”。至于文武周公,以礼纲纪天下,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综而言之,礼乐文明、礼乐教化,为中国古代文明确立了组织、制度与道德的稳定坐标。 礼乐文化、礼学之学,是孔子儒学的主干与精髓。上古三代之时,尧、舜、禹、汤等圣王哲人就认识到“天道”与“人伦”、“道心”与“人心”之间密切而复杂的相应关系,孔子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全面继承先王政教的基础上,尤为注重 “人心”与“道心”、“人情”与“人义”的协调,着力实现立身处世的平和中正。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人我之间,就是自尊,尊人,被人尊;自敬,敬人,被人敬;自爱,爱人,被人爱;自知,知人,被人知;自信,信人,被人信等的相应关系。而礼乐之道、礼乐教化,正是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和顺和谐的必由途径。 “礼之用,和为贵”,礼乐的终极目的,就是造就和谐有序的人生秩序与社会秩序。礼乐精神,涵育着中国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之道。就人伦日用而言,礼是“人伦之绳墨”,“失之者辱,得之者荣,造物已还,不可须臾离也”。礼乐文化为中国人民确立了公认、统一的社会行为准则,中华民族由此成为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就治国理政而言,政令是否和谐,是否以民为本,则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持续发展。孔子强调“为国以礼”,荀子则说:“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千百年来,正是礼乐文明、礼乐教化,维系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持久和谐、稳定繁荣,以至声教迄于海外,衣冠、文物远播异域,成为中华文明影响东亚乃至世界的主流元素。 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意味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复兴,而其中尤当包含中国传统礼乐文明。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传承、弘扬,不仅有益于中国,也将为世界人民带来福祉,它将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伟大礼物。 当然,正确认识礼乐,妥善行用礼乐,却并非易与之事。自百年前“礼教吃人”之说的流行,以至当下礼乐活动中若干乱象纷扰,似乎都表明这样的情形:人们往往迷离于礼的表面,而忽视了礼的真正内涵。在学术研究层面,近年来礼乐研究力量有所加强,但相对于课题自身的重要性与时代的亟切需要仍然明显不足,总体研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然而,无伤也。中华礼乐文明,历久而弥新;中国礼乐研究,与时而俱进。新时代的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是青年一代的责任。“贤者识其大”,我们要准确理解中华礼乐文化的特性与本质,把握中华礼乐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本次青年博士论坛,期待能够为广大青年学者搭建交流学术成果、探究礼乐文明奥义的良好平台。 各位先生、各位青年朋友: 此时此刻,面对风华正茂的诸位,我深感喜悦而激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原来工作过的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曾经举办过一次中青年学者关于儒学现代价值讨论的会议,后来看到此次会议的照片,一位长者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这次会议上的很多人都是现在传统文化研究的骨干。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因为我深深感到青年学者一起研讨交流的价值与意义。实际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的最初想法,就萌生于这次的触动。 每个人都曾有自己的青春岁月。回首往昔,就在这座小城的那个美丽校园里,在诸位师长的关心、爱护下,我尽将自己的青春时光贡献于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日日与经典、圣贤相伴,时时向师长、友朋请益。日有所闻,时有所进。勉力、充实的求学青春令我此生无悔。由此,我谨向各位青年朋友再进忠言:珍惜光阴,亲近经典,以圣贤的标准研习礼乐,以礼乐的精神修己安人,更好地将中华礼乐文明贡献于世界。 学如积薪,后来居上,要在薪火相传;偃鼠饮河,各充其量,务须汲水思源。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各位青年博士,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向各位本次论坛的导师,也通过在座的各位博士、博士生向你们的导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多年来,他们躬耕儒学,造诣精深;他们不图名利,不辞劳苦,提携后进。我深信,我们会学到他们的道德情操、文章风范。 各位先生、各位青年朋友: 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广阔舞台上,中华礼乐文明就像一棵永不凋零的大树,一丛常开不败的花簇。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怀抱信念,珍惜青春,戮力同心,共同发掘中华礼乐文明之精义,为创造世界美好的明天做出我们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