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茶与酒平起平坐 唐五代是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区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时期。体现在饮食文化上,便是胡食的流行。所谓胡食,大致指当时西域 (今新疆和中亚一带)的食品。这种食品受到唐代内地特别是北方地区士庶的喜爱,就像今天的人们喜欢吃披萨、汉堡一样。 唐人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指出:“胡食者,即饆饠、烧饼、胡饼、搭纳等”,明确指出了唐代胡食的种类。黄正建在书中指出,一般认为,胡饼就是芝麻烧饼,但从敦煌文书中看到,唐代的胡饼有“胡饼”和“油胡饼”之分,而且个头很大,每半升面做一枚,显然和芝麻烧饼不同。文书中提到的“饆饠”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胡食”,是一种带馅的面点。当时长安城内有许多饆饠店、饆饠肆专卖饆饠。这种外来的食品饆饠,因馅中置有蒜等辛辣调味品,可能为一些人所不喜,到唐后期,出现了适应唐人口味的樱桃饆饠,这一胡食就慢慢中国化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贫穷士人只能在酒楼吃饆饠,甚至出现了“楼罗”一词。这词后来演变为“喽啰”,使用至今。 该书指出,唐代以前,饮茶在我国北方地区尚未普及。由于僧人坐禅的需要,到唐玄宗以后,饮茶开始比较迅速地普及开来。到唐德宗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茶的著作,即陆羽的《茶经》。敦煌地区出现的《茶酒论》,以“茶酒争功”的形式表明,茶在这时已经与酒平起平坐了。茶的兴起,丰富了我国古代的饮料,打破了酒的一统天下,对国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