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活跃于战国中后期,是一个精通外交策略和游说说服术并以外交和游说为职业的群体。纵横之学又被称为乱世之学,有人总结出:“帝王用人,度世授才,争夺之时,以策略为先,分定之后,以忠义为首。”[1](P437)确实如此,纵观纵横家的经历,大都是立足于乱世之中,适应着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综合环境的要求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显身扬名,声著于世。 一、列国纷争是纵横家产生的社会环境 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即使同春秋时期相比,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2]这段话概括出了当时形势的变化:春秋战国同是混乱时期,但春秋时期,周天子还保持有共主的地位,各国名义上还要听从于周天子,宗法礼制还对各国之间的争战讲和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五伯迭兴,争战频繁,诸侯国众多,各大国力量还不够强大,相互之间的箝制力也很强。战争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而已。而到了战国,天子已经名存实亡,等级名分完全遭到破坏,经过长期兼并,诸侯国大为减少,周初分封诸侯一百三十多个,“至春秋时,尚有数十国,五伯迭兴,总其盟会,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3](卷二十八)七雄并立成为当时的政治格局。新兴势力相继上台,开始掌握各国政权,推行变法,以图富国强兵,而长期的兼并又使七国之间已无缓冲地带,争战日益激烈。战国初期,魏国称霸近百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会徐州相王”,两国互相承认对方为王。之后又有五国相王,标志着争霸时代结束,兼并时期开始,周天子共主地位彻底丧失。诸侯不但在实力上,而且在名号上也与周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礼义已失去束缚,一切以利害为转移。而各国的实力由于内部变法程度的不同和外部发展条件的变化,力量逐渐分化,这时七个国家间虽然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凭自己的实力兼并其他国家,但兼并进而统一已经成为几个大国的最终目标。所以战国中后期,战争比春秋时更加激烈、残酷,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时间也越来越长。战争已经不单是两国之间的事情了,也关系到其他国家的安危。战争的影响已经越出国界,所以外交以其特有的作用引起了各诸侯国的重视。孙武子曾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此可谓是当时有眼光的政治家对整个形势的洞察。张预对伐交进一步阐述说:“伐交者,用交以伐人也。言欲举兵伐敌,先结邻国为犄角之势,则我强而敌弱。”[4] (《谋攻篇》)杜牧则直接指出伐交“非只将合而已,合之者皆可伐也。张仪愿献秦地六百里于楚怀王,请绝齐交。随何于黥布坐上杀楚使者,以绝项羽。曹公与韩遂交马语,以疑马超。……此皆伐交。权道变化,非一途也。”[4](《谋攻篇》)在七雄互相牵制时期,各国在发展实力的同时,都十分重视外交。因为外交策略运用得恰当与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条件,对列国的政治、军事影响巨大,所以各国都需要一批外交人员往来其间,谋求攻伐交合,这种列国纷争并立的社会环境呼唤着纵横家。所以说,纵横家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 二、合纵连横外交策略的形成,是纵横家出现的历史条件 战国初年,魏国依靠三晋联盟,称霸近百年。公元前354年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魏国惨败,霸权丧失。齐国强大,同时楚国雄踞于南方,秦国崛起于西陲,形成了三强并立的局面,均衡状态开始改变,力量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各国为了扩张或生存,都展开争夺与国、分化敌国的外交斗争,于是合纵连横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两大主流。合纵就是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强国,而连横就是强国拉拢一些国家,去对付另外一些国家。这就是当时诸侯国间两种不同的外交策略。而随之就产生了或合纵或连横的政治军事集团及为之服务的纵横家。可以说在国际关系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种集团也由于利害关系的变化,时分时合,极不稳固,尤其是在几个强国并存之时。而这时秦国的发展极为迅速,它在商鞅变法前还被中原国家视为戎狄之国,变法以后,国势蒸蒸日上,史称新法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5](《商君列传》)。变法的彻底和持续,使秦国迅速强大,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已凌驾于六国之上。到齐闵王国破后,秦实际上已成为山东六国的主要威胁,六国则有合纵抗秦以求生存的需要。而秦尽管强大,但还不能抗衡山东六国的联合,需要寻找与国攻击别国。这样六国合纵可以抵挡秦国的扩张,甚至可以叩关而攻秦,保持一种天下的均势。而秦国连横一些国家便可以破坏合纵,进而攻城夺地。秦以扫清六合为目标,首先就威胁到了韩、赵、魏三国的生存,齐、楚在中原地区的扩张和自身安全也严重受制于秦东进的势头。秦与六国的矛盾日益上升和尖锐化,六国都有联合抗秦的愿望和实际需要,这是合纵的基础。由于历史上的宿怨及长期兼并扩张,各国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同时六国与秦的矛盾由于实力和地理因素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别,即利害关系和危机感的程度不同,所以有与秦连横的基础。这反映在各国关系上就是或纵或横的极其复杂、微妙的政治外交关系和军事行动。而到战国中后期,合纵连横已经成为两条不同的生存路线和发展前途。纵横家就是纵横策略的执行者,纵横外交催生了纵横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