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陈凯峰: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新的出路 陈凯峰从小跟外公一起生活,外公赵阔明喜欢拿着小面人逗他玩,耳濡目染下,陈凯峰7岁就开始做面塑、玩面人。他说,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受限于种种原因,很难觅到传人,自己是少见的“第三代”传承人。“现在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最大的年龄89岁,最小的也65岁了,许多非遗就断在第三代。” 在这个面塑家庭里,陈凯峰和母亲赵艳林,天天在一小团、一小团面粉中钻研。很多时候,他和母亲各自手中在忙活着一个面人,谁也不干涉谁。“面人赵”的技艺就在这个家庭中悄无声息地传承着。 “‘面人赵’的最大特点是不保守。”从赵阔明到陈凯峰,祖孙三代加起来,在少年宫上了近60年的面塑课,海派面塑的传人里,总有“面人赵”的影子。而陈凯峰自己是北郊中学美术教师,不仅编写了三本《海派面塑》教材,还经常去其他学校、各种场合给孩子们讲解面塑知识,让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传承下去。 《杨家将》 陈凯峰作品 和外公与母亲一样,传统戏剧人物面塑,也是陈凯峰的绝活。他的创作也不仅仅拘泥于传统。在办公室的书柜里,紧挨着玻璃罩内传统京剧人物面塑像的,是“Q版”的京剧娃娃,传承与创新在此碰撞。“我也做了很多‘卡哇伊’的面塑,动漫之所以打动孩子们,一定因为它有好的一面。我教学、上课面向孩子,所以作品一定要吸引他们,让他们觉得可爱,才会愿意去学。” 作为“面人赵”第三代传承人,陈凯峰也关切面塑未来的发展。因为非遗“难传”,就难在如何利用传统技艺养家糊口。没有养家糊口的忧虑,愿意学面塑的人,自然就多了。他觉得,“食用”是面塑与生俱来的特性,未来以面塑为主的创业,可以考虑与“翻糖”结合,以精美的外观吸引年轻人,同时又具备食用价值,才有可能为面塑找到正确的生存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