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毛泽东威武地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城楼前,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在当时那个改变百万人民命运的时刻,这位伟大领袖身穿宽松立领上衣和宽松的裤子。于是,“毛式礼服”闻名世界。 这款礼服因为与毛泽东主席、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人民息息相关而扬名。不过,中山装最初是由民族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发明,中国的末代皇帝就曾穿上中山装,以其替代西式商务装和装饰繁冗的满族旗袍。 与之相比,毛式礼服更加实用,象征着新中国的自信。它融合了中西方服饰元素,增加了中性和军装化的风格,颜色通常为蓝色、绿色和灰色。其设计中隐藏着一些元素:上衣的四个口袋象征着中国古典文献《易经》的四项基本准则:礼、义、廉、耻。 毛主席选择穿上现代中国之父孙中山先生喜欢的服装,意义非凡。瓦莱丽·加雷特(Valery Garrett)在《中国服饰》(Chinese Dress)一书中介绍道:自清朝以来,这一服装风格“有着强大的力量”;它的流行“证明毛主席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精神”。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毛式礼服因其国家概念的象征成为当时中国最普遍的服饰之一。在那个年代,穿着“资产阶级”服装将会招致街头袭击或更糟的报复。一切和颓废沾边的东西,比如珠宝、首饰、化妆品和高跟鞋都被禁止。正如加雷特说的那样:“穿毛式礼服绝对安全。” 服装的革命 男男女女都穿着耐用又没有性别特征的衣服,尽可能地不引人注意。尤其是女性,这一服装象征着毛主席的“永久革命”思想比任何浮躁的装饰打扮都重要。毛式礼服“具有实用性,能够促进革命的发展”,《毛泽东特色下中国博物馆的表现形式:从文化大革命到共产主义的热潮》一书的作者埃米·巴尔内斯(Amy Barnes)如是说,“它有关话语权——我抵制资产阶级和西方的审美、服饰和时尚。它有关一致性。它有关服从。” 毛式礼服也有关阶级无差别化。现实中,不同的阶层代表不同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工资被定量分配取代。级别低的工人不得不凑合着穿容易发痒的粗制灰色布料缝制毛式礼服,级别中等的人员分到涤纶礼服,而高级工作人员则可以领到更舒服的毛绒礼服。口袋越多意味着政治地位和级别越高。 1976年,随着毛主席的逝世,这一习惯逐渐消失。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重新丰富了人们从工作到服饰等日常生活中的选择。但是毛式礼服依然保留着其影响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最近的展览《镜里看中国》(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展示了西方对于中国时尚的想象。其中一件展品是一件改制的毛式礼服;它是“中国正装最后的标志”,馆长安德鲁·博尔顿(Andrew Bolton)向《华盛顿邮报》介绍道,“其后,中国再没有其他的服饰让西方尖叫。” 一大群“红卫兵手托小红本站在冉冉升起的太阳前,朝着伟大光明的未来前进”的图片很有标志性,威斯敏斯特大学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教授哈丽雅特·埃万斯(Harriet Evans)如是说。这些图片也传播了毛式礼服,将其渗透到西方人的想象中。 如今——除了带着很大程度讽刺意味的怀旧之人——鲜有年轻人愿意穿毛式礼服了。但是西方人多年来却加以改进为己所用。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兴未艾,左翼知识分子开始流行穿毛式礼服来展示他们的政治素养。 1999年,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为设计迪奥春秋季时装对毛式礼服做了一些改变:面料改用华丽的绿色丝绸和红绸棱纹。1994年,时尚品牌上海滩的创立者戴维·唐(David Tang)用撞色的霓虹粉和绿色丝绸、天鹅绒大胆改良了原本温和成熟的毛式礼服。2012年,维维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根据毛式礼服的样式,采用性感的棉府绸面料,展现了原版礼服无法呈现的女性气质。 硬布料,软实力 毛式礼服在任何场合都能被恰如其分地使用。它已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象征,不容被人忽视。 如今,中国共产党高级党员也穿西装,戴领带,头发乌黑利索。而同时,主席也是中山装的爱好者,这已经成为了他的标签。据《纽约客》介绍,这一“着装设计”也寓意着政府的反贪污活动,以及节俭、严厉的作风。 去年,主席参加荷兰皇室家族晚宴时,身穿一身蓝黑色毛式礼服。《中国日报》介绍说:“中山装之风再次复出了。”据该报纸报道,这一服饰展现了主席“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在阅兵时,主席一身黑色毛式礼服现身。埃万斯说道,它是“国家权威、国家骄傲和国家礼仪”的体现。(文/Clarissa Sebag Montefiore 陈月华 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