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三十年来战国纵横家研究综述(3)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 刘雯芳 参加讨论

    总之,《 战国纵横家书》 的出土,使战国纵横家研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研究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 .研究者对新出土史料的考证非常细致透彻,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周鹏飞认为合离是纵横的核心,车新亭对《战国纵横家书》 中“纵”“横”的分析,为对纵横的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对一些问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如多位研究者参与到苏秦史事和张仪入楚事件的讨论中来,极大地促进了对史料的理解,有力地推动了战国史研究的发。
    3 .部分研究者对《 战国纵横家书》 的关注还不够。部分文学次化方面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利用新的研究成果,坚持采用传统史料体现的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术的全面进步。
    4 .缺乏批判精神。一方面,研究者在利用史料时采取唯我所取的态度,而不是加以批判使用,导致史料使用上存在矛盾;另一方面,研究者在涉及传统争议时拈轻避重,简单重复前人的观点,或者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史籍全盘接受。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l]唐兰.司马迁所没有见过的珍贵史料-一长沙马王堆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 [ A ] .战国纵横家书I、[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 . 123 - 153 .
    [2]马雍.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 各篇的年代和历史背景【A ] .战国纵横家书【M ] .北京:又物出版社,1976 . 17 子201 .
    [3] 张烈.战国纵横家书辨-一兼与徐中舒先生商榷苏秦等问题【J ] .社会科学战线,l986 ( 3 ) .
    [4]车新亭.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 与苏秦史料辨正[J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9 ( 3 ) .
    [5]秦丙坤.《 战国纵横家书》 所见苏秦散文时事考辨IJ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2 ( 4 ) .
    [6]青城.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 前十四章结构时序考辨[ J ] .管子学刊,1995 ( 2 ) .
    [7]曾鸣.关于帛书《 战国策》 中苏秦书信若干年代问题的商榷IJ ] .文物,1975 ( 8 ) .
    [8]马雍.再论《 战国纵横家书》 第四篇及其有关的年代问题-一答曾鸣同志[Jj .文物,1978 ( 12 ) .
    [9]杨宽.马王堆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 的史料价值IA ] .战国纵横家书[M ]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 .    154 - 172 .
    [10]周鹏飞.“合纵、连横”辨析[J ] .杭州大学学报,1984 ( 4 ) .
    [11]赵建琴,边晓智.说“纵横,' [ J ]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9 ( l ) .
    [12]邓廷爵.论合纵连横与苏秦、张仪的出现-一纪念《 历史教学》 创刊三十五周年tJJ .历史教学,1986 ( 2 ) . [13]龚道贵.“合纵”当议[J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 ( 4 ) .
    [14]周德钧.合纵:中国古代地缘政治论IJ ]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8 ( l ) .
    [15]姜惠发.战国合纵抗秦失败的原因[J ] .东疆学刊(哲社版), 1993 ( 4 ) .
    [16] 刘根良.从“合纵连横”到“远交近攻”-一评战国中期秦国的军事与外交【J ] .江西社会科学,1995  .
    [17]杨宽.战国中期的合纵连横战争和政治路线斗争-一再谈马王堆帛书《 战国策}) [ J ] .文物,1975 ( 3 ) . [18]傅剑平.纵横家缘起论[J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 ( 5 ) .
    [19]熊宪光.纵横家之兴考辨[J ] .文献,1997 ( l ) .
    [20] 熊宪光.论纵横家的衰落[J ] .涪陵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9 ( l ) .
    [21] 熊宪光.纵横家流为侠士说IJI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 ( 4 ) .
    [22]熊宪光.纵横家流为文士说[J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 ( l ) .
    [23]熊宪光.纵横家流为谋士说[J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 2 ) .
    [24]王洪波.谈谈《 战国策》 的部类归属问题和战国纵横家的人格精神[J]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 ( 2 ) .
    [25】 周苏平.擅长外交的战国纵横家【J ] .华夏文化,1999 ( 2 ) .
    [26】戴建忠.纵横家的外交策略及其现代意义[J ] .黄淮学刊(哲社版), 1998 ( 2 ) .
    [27]刘贵华.试论纵横家的游说艺术IJ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2 ( 5 ) .
    [28]曹家齐.纵横家学说谈论IJ ].江苏社会科学,1995 ( 1 ) .
    [29]张彦修.纵横家新论[J ] .史学集刊,1999 ( 2 ) .
    [30]明熊宪光.论《 战国策》 的思想倾向[JI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82 ( 3 ) .
    [31]王元林.战国纵横家的军事地理思想【Jl .唐都学刊,1999 ( 3 ) .
    [32]周鹏飞.苏秦兄弟排行及事迹考IJ ] .社会科学,1985 ( 3 ) .
    [33] 周鹏飞.苏秦张仪年辈问题考辨IJ ] .人文杂志,1985 ( 6 ) .
    [34]缪文远.张仪与楚国关系考实-一兼评于望《 战国策年表》 [JI .四川大学学报,1983 ( 2 ) .
    [35]晃福林.张仪史事辨IJ ] .江海学刊,1994 ( 3 ) .
    [36]王健.纵横战争与楚怀王擒纵张仪原因辨析[J 1 .中国史研究,1998 ( 4 ) .
    [37]裴默农.张仪弱楚的欺诈外交「J ] .外交学院学报,1991 ( 3 ) .
    [38] 邓立勋.张仪与秦楚关系新论【JI .江汉论坛,1991 ( 2 ) .
    [39] 周骋.苏秦相六国辨〔J ] .江苏社会科学,1996 ( 5 ) .
    [40]高文.朝秦暮楚与不择手段:苏秦与于连之比较[J ] .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 ( 3 ) .
    [41] 魏秀艳.《 战国策》 对苏秦形象的成功描写IJ ]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 1999 ( 3 ) .
    [42] 芦卿忠.谋士阶层的典型代表-一苏秦形象评析「J ] .甘肃理论学刊,1999 ( 2 ) .
    [43] 王牧.重评苏秦IJI .史学月刊,1992 ( 5 )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