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孔孟之间与老庄之间(2)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 李学勤 参加讨论

    二、 孔孟之间
    郭店简依整理者的划分,有书十六种。上博简(不包括另收的字书等简)尚在陆续发布,据称至少有书八十多种。两者相加,已超过百种,应该说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其时在楚地流传的书籍的主要趋势。
    两批简,内容固然很多很杂,但主要的,有学术思想意义的部分,是属于儒家和道家。我们看郭店简里面的四种《语丛》,性质是多种书籍的摘抄,其内涵主要仍为儒道两家。这说明,当时在楚国的诸子百家学说,这两家实居优势。进一步设想,由于楚国并非学术的中心,这样的优势状况可能也同样存在于全国其它多数地区。今后有条件的话,试以公元前300年为轴线,对学术思想史作一考察描述,一定是很有兴趣的。
    简中所见儒、道两家著作,都出于学者的传述。儒家作品有记述孔子言行的,如《诗论》、《孔子闲居》,均系弟子记录传习之作。道家作品只有《老子》系老子手著,但所见是摘录本,所附《太一生水》则显为后学增加。因此,我们根据这两批简所能够直接阐发的,是老子、孔子以下早期儒家的学术思想。
    现在先看儒家。
    我曾一再引用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关于儒门诸子生卒年代的估算,下面再按本文的需要开列一些:
    孔子            公元前551—479年
    子夏               507—420年
    子游               506—445年
    曾子               505—436年
    子思               483—402年
    子上               429—383年
    孟子               390—305年
    孔子为儒家第一代。为七十子中后进的游、夏、曾子,是孔学的主要承继人,是第二代。子思则与七十子弟子平列,是第三代。孟子之学上承子思,然其生年不及见,或说是子思之子子上的弟子,是可能的,子上为第四代,孟子则在第五代。
    郭店一号墓下葬不晚于公元前300年,与孟子卒年接近,所以我曾说郭店简儒书当为孟子所能读。上博简的下限可能更迟一些,但其中儒书的内涵,写作年代在公元前300年以下的,即使存在也一定甚少,大体说同样应在孔孟的年代之间。《韩非子·显学篇》云:“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关于儒分为八,篇中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或作梁)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儒分为八并不是并世的八个支派,而是辈份不同的八位学者,各有趋向。
    值得注意的是,儒分为八中的一部分互相联系密切。前人已经论及,《孟子》书中明引曾子者九处,引子思者六处,均为崇敬推尚的态度(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63页)。乐正氏当指曾子弟子乐正子春,梁启超已有说明,即使如郭沫若说是孟子弟子乐正克,也同属一系。仲良子有注释曾子之语,同样和曾子系统有关(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6-1127页)。这样看来,儒分为八中的一半实际彼此相关,可说是当时儒家的主流。
    郭店简以及上博简的发现,正好凸显了这一点。我已经讨论过,郭店简《缁衣》、《五行》出自子思,其它《性自命出》等也与曾子、子思一系有关系,甚至不妨视为《子思子》。上博简也有《缁衣》和《性自命出》(《性情论》),证明这一系儒家的著作在那时非常流行,有很大影响。
    《性自命出》郭店简有一段子游的话,特别值得注意。《荀子·非十二子篇》在指责子思、孟子的“五行”说时,讲到其说托始于子游,可见子游同这一系存在一定联系。
    最近读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梁涛先生的文章《战国时期的禅让思潮与‘大同’‘小康’说——兼论〈礼运〉的作者与年代》(见本刊第4辑),文中提到《礼记》的《礼运篇》作于子游之说。《礼运》的中心内容是禅让,而郭店简的《唐虞之道》,上博简的《容成氏》、《子羔》等都主张禅让,其间应有关联。梁文指出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但以为《礼运》成于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让国以后,则恐不妥当。
    禅让之说本于《尚书·尧典》,起源应该很早,但在儒家学说中形成高潮,可能即始于子游或其弟子撰作的《礼运》,《唐虞之道》等是在其影响下引申发挥的产物。到燕国的事件发生之后,孟子率先起而反对,鼓吹禅让的风气便煞住了。两批简的儒家著作中,禅让说一时盛行,正与战国中期后段公元前316年以前的形势相当。这对于推断简的时代,也是有价值的论据。
    总之,在孔孟之间,曾子及子思一系作用最大,宋儒的道统说还是有相当道理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