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评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3)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未知 陈琦萍 参加讨论

    三、在十七世纪,与中国一样采取闭关自守的尚有日本、印度等国。公元一五四二年葡萄牙人首次进入日本。一六三六年,日本政府下令采取锁国政策,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明治维新,才大力推动以西方政体模式改组政府、法律、军队、倡导科学、国防。反现我国,一八四O年英国用兵舰、大炮闯开中国门户推销鸦片,虽然为此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并未振醒颟顸的清朝。到穆宗登基,刚愎自专的慈禧垂帘问政,更是偏信义和团,不自量力,轻启外衅,至死不悟,不只亡了满清,也连带把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赔了进去。
    《四书》、《五经》本身是死的,如何用,是活人的事。要怪罪宋、元、明、清四朝约一千年的五十个皇帝,和一些食古不化的迂儒,谄媚逢迎的佞儒,是这些活人,沆瀣一气,合力制造出来的囚笼(八股文),把青年精力羁縻在“经”里动弹不得,他们才是罪魁祸首。宋高宗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便是证据。以致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士大夫只知有皇帝,而不知有国,只知《四书》、《五经》、八股文,而不知尚有欧美。到了慈禧,夜郎自大,跟著才有了后来连串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沦为次殖民地的悲惨下场。鲁迅却把这笔帐算在孔子的身上,反正死人不会伸冤,况且二千五年前孔子固然不知有欧洲,而同时代的苏格拉底、佛陀、又何尝知有中国?
    四、鲁迅把孟子赞美:“孔子,圣之时者也。”比喻成“现代摩登圣人”,犯了引喻失义,不伦不类之病。“时”,指我们在处理任何人、事、物的时候,必须谋而后动,考虑是否掌握了“时”机?即“过犹不及”。未到“时”而动,固然不好,到“时”不动,亦错。我们一生往往跟有没有把握住“时”,而定顺逆,荣辱、寿夭。譬如,中国大陆文革批孔时期,我到大陆宣扬孔学是未到“时”,必然遭受批斗,甚至召来杀身之祸;而今天到大陆扬孔是逢“时”,因而畅行无阻。子贡赞叹夫子“焉不学”。(9)观察入微,不愧孔门高徒。孔子不但向好人(见贤思齐),也向坏人(见不贤而内自省)学习。更向鸟学习知“时”以避凶:“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10)意谓鸟尚知“时”避凶,何况是人?“时”的意义既如上述,而鲁迅却以“摩登”代“时”。摩登取自英文译音,含有“现代”、“时髦”的意思,而“时”是指处理事情的“时”机,二者风马牛不相及。
    五、能够得到孔子相信的弟子只有一个子路,借以讽刺孔子的道出不了大门,只能蠱惑像子路这般鲁莽无知的“野人”。
    鲁迅引用资料取自《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从我者,其由舆?”子路闻之喜。却遗漏了具关键的下一句:“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意谓子路勇气过人,却不知裁度事理,我们现在如此贫穷,那有钱去购置造船的材料呢?含有对当前政治莫可奈何的感叹。我不明白他是故意将孔子的话扭曲成没有真材实学才不被各国国君重用,弟子疏离;或看不懂这一章蕴含的真正意义,如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候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的时代背景?
    六、孔子的伟大是后人捧起来的,和一般民众没有关系。
    是这样吗?孔子三千弟子,除了司马牛是世家贵族,其余的全部来自社会的下层平民、贫民,而子路更是当时的贱民。孔子逝世,他们不约而同为了报答夫子教诲之恩,“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11)弟子守墓三(六)年,在人类历史,是空前,亦是绝后。显示孔子生时对待这些平民、贫民、贱民的弟子,不仅作之师,还能作之君,作之亲,才有弟子以守墓三年的回报。上面叙述了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如何得到“一般民众”的心悦诚服;下面证明孔子即使在今天,也能得到现代“一般民众”由衷崇敬:当一些被工商社会推著,不由自主陷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2)或囹圄在:“意,必、固、我”(13)不能自拔;或沦入情网,欲壑,不能自解的当儿,适时以孔子的“智慧”,剖肝挖心,找到藏匿在自己生命深处的“桃花源”。我,及我的一些朋友,同学就是心受其益的“一般民众”。
    “礼不下庶人”出自《礼记·曲礼》。《礼记》系孔子再传弟子将当时周朝及列国礼仪编辑而成,确定为战国作品,如以《汉书·艺文志》”“孔子殁而微言绝……佐证,鲁迅将这句意义暖味的句子又搬来算在孔子身上,是不是太过牵强?”
    
    结  论

    孔子“少也贱”,环境逼迫他必须在“修己”上面下功夫。先有“故多能鄙事”(14)然后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5)“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7)“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1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20)“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21)的学习过程。
    综合以上,孔子的“学”在求:“达”,达即通达,或称“智慧”。一个人的思想通达了,小到修己,知己,正己,厉己,大到对人、事,物,乃至社会,国家,世界、瞭若指掌,无往不适,“四毋”便是孔子思想通达的具体表现。反观我们一生认识的人,有几人能“达”到这个人己共悦境界?一个人的思想通达了,自然而然就会推己及人,恕人,立人,达人。至于孔子周游列国,承受车子颠簸,受厄陈蔡,野人奚落,对他而说,只当是一种运动,灵智升华、超越的磨练。所以,当他在郑国“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犬,然哉!然哉!’”(22)被困陈蔡:“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23)因为他心定了,安了,得了,达了,偶而受点皮肉之痛,饥饿之苦,反而励其心志,坚其理想。终其一生,子贡以入室弟子为夫子盖棺定论:“其生也乐,其死也哀。”(24)是中道之言,名实相符。
    鲁迅以己之“心”揣度孔子之“心”,但“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所以孔子有“知我者,其天乎!”(28)“人不知而不愠”(29)之叹。庄周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周认为鱼很快乐,惠施则以你不是鱼,怎知鱼乐回应。二人辩了半在,鱼是否快乐,只有鱼才知道。晚年,仍然风尘不已,东至杭州,南到昆明,北赶山东,有人讽刺是:“自作孽”。我却怡然自乐,不以为苦,与孔子身受舟车颠簸之心情有何不同?都因心中有了理想,小的劳累就不以为意了。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文章里,作者只凭自己想象对孔子一些外在生活片断极尽揶揄、嘲弄;却将孔子对人类命运产生巨大正面影响,如由终身好学孕育出来的“智慧”,再用“智慧”调合己与己,己与物,己与人的和谐互动……以及明辨是非,善恶的道德情操,汇集而成的人本主义,却避而不谈。使后来的子子孙孙,在他的文章误导下把一个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因误 解而疏离,拒之云霄外,几年来我在大陆一些大学传播孔子思想,便发现不少同学脑袋里装的除了本科知识外,不是还存有文革时期遗留下来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无知,甚至鄙夷;就是沦陷在现代光怪陆离的工商社会里不能自拔,有的成了“唯利主义”的信徒;有的面对纷至沓来诸如,国家认知、责任、人生目标、家庭代沟、男女感情、学习障碍、物质诱惑,人际失调、毕业后何去何从等问题茫然不知所措。造成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盲点、及没有智慧适当化解自己经常碰到的大小疑难杂症。究竟应由谁来承担责任?历史正在一页一页将因果关系与真相摊开在我们面前,供人民评头论足,不论是孔子或鲁迅,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
    注释:
    (1)《论语·雍也》                        (2)(20)(23)《论语·卫灵公》
    (3)(5)(17)《论语·述而》               (4)《论语·学而》
    (6)(8)《论语·先进》                    (7)《论语·阳货》
    (9)(19)(24)《论语·子张》              (10)《论语·乡党》
    (11)(22)《史记·孔子世家》              (12)《老子》第十二章
    (13)(14)《论语·子罕》                  (15)《论语·里仁》
    (16)《孟子·离娄上》                     (21)《论语·宪问》
             来源:http://www.confucius2000.com/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