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立光 香港城市大学 本文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首先说明[传统文化]之所指,续说[现代意义]之所涵,以带出复兴传统文化的深意。 说文化 《周易.尽心下》言:[物相亲故曰文。][文]是有物叫宜的意思,喻指现象界的种种事情。至于[文化]一词,是[人文化成]的简称,出自《周易.贲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之文的刚柔交错,意为阴阳变化,指自然界日月星云、风雨阴晴等现象。由观察这些天文现象而获知时候季节的变化;天文与人文对举,凸现人文不是泛言人的具体生活,而是有一道德判断安置与其中,以此辨别人能不与禽兽同筹,而生活不流与动物式的本能与任性。[文明]是文而明,[明]指生活中粲然明确的内容,是言规范人论,成就德性的礼仪教化。至于人文。重点在[止]。止是安处的意思。故观察人文,即可知礼仪所在而知所处,并以之化成天下。[化]是衍生发展,[成]指效用而言;[化成]即言衍化并发生效用。扣紧[人文]的道德意含,则此[化成]是指礼仪教化,一统风同。因此,[文化]的含义是指择执生活中在最有意义的部分,即成就人德性的礼仪教化,以之作为人人共同遵守的是生活规范,而形成良风美俗。笼统地说,[文化]的重心是人们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古今中外的文化。其内涵都不能缺少道德,但我们的古圣贤人欲能凸现道德规范是生活中的最高原则,则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必然重视人伦规范,而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是非常重视道德生活的文化体系。 就文化而言,[传统]是指无形的思想倾向与有形的小行为模式,具有延续不断的规范力量,由之而形成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规范,这种规范就是传统。一个民族的生活内容中那些作为生活准则或规范形式的就是传统。[文化传统]的重点在传统。陈述和论述这些传统的文献,总之为[经],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各有其经;简言之,儒有《十三经》,释道,属于[经]的典籍,其内容都带着根本性的,是常道,是人们生活的原则与小心灵向上的依附。至于[传统文化] ,重点在文化,指表现出那些生活准则或规范形式的具体生活内容,如文化风俗,典章在制度等。历代正史、野史、笔乘等便是传统文化的文字记载。因此,以经言[文化],以史言[传统文化]。就文化自身而言,[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俱表现为一个民族的生活形态,是历史(纵)与现实(横)生活的综合。由生活带出传统,由传统来规范生活。有[文化传统]而无[传统文化],则此一文化无人实践,是以近个断灭的死文化;有[传统文化则必有[文化传统]只是这传统处于隐性的伏流状态或显性的现行状态而已。今日我们社会仅是对节令风俗的继承,而且虚有其表,文化精神则未能有所显扬,这表示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文化中仍处于伏流状态。所幸今日政府实意复兴传统文化,当我们真心实意让自己的文化传统支持民族的生存发展,则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便指日可待。 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回头与反省 由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至一九八零年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一百四十年期间,中国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整体性变革,今日两岸四地中华民族的生存形态,从问发展的角度而言,整体上但是属于西化的。 现代中国文化基本上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而美其名为现代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异质文化的强大机能,由唐代至明代,外来文化在中国都有立足点,并和中国文化产生融和,而出现广大文化内涵的结果有一点必须指出,在中国能容纳外来文化的时代,中国人对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是十分尊重的,这样有主有从,才能知所吸收。 中国文化失去包容性是由清朝开始的。清人表面虽推尊中国文化,但挟其部族之私,已将中国传统中吸纳外来文化的部分压下去,如清初大儒请求经世致用的精神,本来是可以接上西方文化器物的,而清廷为监控人心,强用文字狱消解经世致用的精神,迫使士人只能埋首故书作不涉现实的文献考证,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失去了张力。在清末西方国家挟着船坚炮利直扣中国大门时,有识之士如魏源已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强调方向,如果不是清廷的顽固抗拒,中国的现代化就可以在中体西用的原则下开展。由于清廷的狭隘部族思想,而实行闭关锁国的自绝国策,并将中国文化扭曲成排外的文化价值体系。清廷在一连串的战败,签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而后被迫接受西化,推行[洋务运动]。由于是不情愿的,因此只作局部因应敷衍渡日;最后迫出康梁的[维新运动],就是清廷的腐败无能的后果,但政治变革抵触了政治上的既得的利益者,维新仅百日而败。在中国面对西方文化强力冲击之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表示中国文化吸纳外来文化的机能仍在,而清廷的顽固则是历次文化融通的努力扫与失败的主因。 自辛亥革命去除清廷这个中华民族生存的毒瘤之后,中国自此即步入接轨西方文化的道路,但传统文化已被打倒,已不能如唐宋元明各代的以中国文化来融摄外来文化,凭借的情况下,各种思潮涌入中国,造成国人价值观的大混乱,以至大混战。及至尘埃落定,中华大地分别采用在西方世界势不两立的两种制度,大陆采苏式制度,而台湾则实行美式政制。经过五十年的实践,西式的国家制度已在中华土地上确立,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在两岸则峰回路转。台湾社会一向崇尚美式文化,虽然有文化复兴运动,但百姓崇洋之心不易挽回,现在更因台独分子执掌政权,中国文化早台湾已成为外来文化,并且全速推行去中国化的文化政策,至于中华大地在经历种种人人皆知的政治灾难后,所谓否亟 泰来,复兴传统文化的呼声不断,而政府亦自觉的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推动复兴传统文化的工作。 现在我们要思考的,是传统文化能否在现代的中国文化环境中表现出来,传统文化又能否对当前的世界文化有所贡献?这就涉及传统文化是否具有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我们谈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着重点是指对一些可以对治现代文化弊端病,而又对国家和民族有利,甚至可对世界文化有所贡献,并提升真体人类文化水平的内容。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是指我们精神及典章制度能否在现代得以恢复。复兴传统文化要有一在转化过程不能生搬硬套。这种转化就是复古更新。在整个传统的文化结构崩解之后,恢复传统文化就是如何在现代中国所实行的西式制度与现代中国人的西方思维模式中更新确立这些可以复兴的内容。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并不是汇入一般所言的[现代性]。大约从十七世纪开始,西方社会出现了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等,形成一种传统不同的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此总之为[现代性]。现代性带来的自由、平等、权利等价值观,取代了原来的伦理观,而科学革命否定了宗教,怀疑形而上的神圣秩序和良知善性,至于资本主义,则只重视个人发展和私有财产,而自由、权利、平等的价值只用于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免被侵犯。传统的道德观欲是内省不疚,自我要求,无条件的利他。因此现代社会虽然有科技、商业、法制、等文明,欲失去了最宝贵的道德文明,而道德文明正是给予科技、商业、法制,以至生活各个方面的 原则性指导。失去了道德文明,故虚妄邪僻,无所不至,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特点。我们谈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就是要恢复道德文明以对治虚妄无根的现代心灵。 我们的传统文化,体现为五伦八德的伦理与道德精神,而其表明,对人是仁民爱物,对己是修省立诚。这可透过教育而重植人心。要多培养研究经、史的人才,为文化复兴提供坚实的后盾其次是在各级学制中加入《四书》,依程度不同而对《四书》作不同层次的教授。宗教教育更应纳入学制课程,让国民对自己文化中的道佛二教有基本的认知,并为他日追求心灵生活时有所持循,今日法轮功对国族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是百姓有心灵上的追求而对传统宗教一无所知的后果。祸患这么深远,是推行无神论思想与忽视宗教教育所造成的恶果。要杜绝一切邪教,釜底抽薪的办法是让道佛二教义及哲理作为教育课程 之一,让人们拥有辨别宗教邪正的能力。 儒释道三教的义理是我门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但对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作用的,而且我们民族的共同信念与气节,都是由这里产生的。因此。恢复儒释道三教在我们文化发展中的首要地位,传统文化的现代虾才算真正的落实。由儒释道三教所形成的中华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色是奋发进取、重礼知义、敬天法祖、崇德报功。这样的民族,在社会内部必然重真才实学,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而对外则能仁民爱物,和平理性,与人同乐。假如我们能使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重心,则中国自然能够成为保至名归的利益之邦。 文化交流的真意 传统文化如果具有现代意义,则它一定可以与其他文化作交流。文化交流是不同的民族将其它民族,以期获得互相补足,一体提升的效果,而不是一方同化於另一方。若只套取其他民族 的西能够为模式价值标准,而失去了自己,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绝非好事。一个有生气、有内涵的民族,必定是能体现自己文化的精神的民族。在这里我们要做的,是唤醒我们民族的灵魂,接续我们文化的精神和传统的慧命,以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面,对世人显示中华的价值,以提升人类整体的文化水平。 今日主导世界的,仍然是西方文化,中国要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与世界衔接,则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输入是无可避免的但西方文化的弊端,西方人自己 亦无法消解。就制度而言,我们国家当前的政治制度面对着西式民主化的挑战,我们能就传统的典章制度中找到对治之方,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与传统衔接,一则可实践儒家[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再则可回应西方的民主化挑战。这就是传统的考试选才制度所体现的理性特点,是透过客观的考选人才,吸纳西方贤士,避免了民主选举的腐烂,体现了贤人政治的公意,并且 能聚集全国的共识,即此一例已可消解西方政制无法解决的弊端,因此中华文化所含藏的智慧,可用以救治西方文化之偏,但要发觉中华文化的[宝藏],必须有中国人负责才有效果,因为中华文化是支持我们民族生存的[护身符],所以只有我们才能对它有真切的了解。由我们主动恢复某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以补救西方文化的缺失,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 现代社会属于多元价值的社会,在这种文化多元的是社会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复兴传统文化?由于改革开放,我们社会不可避免的会接受价值多元。因此,我们应该对于自己的文化前景保持一种危机感,以免在主权上独立了,在文化上欲成了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中国文化本来有强大的兼容能力,但我们所面对,是形势相当强大的西方现代文明,而我们年轻的一代,对自己的文化相当疏隔,崇洋者多,自信者少。因此,政府必须把中华文化放在主导位置,同时让其他文化存在,以维持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特色,而形成[主流]与[交流]的体系;主流永远不失其主导的性质,由之而体现我们文化[道并行而不悖]的磅礴精神。 结语 今日言复兴中国文化,有其迫切的现实性,究竟 我们会否成为西方文化的[殖民地],还是如唐宋元明时代的融摄外来文化而不失去自己?这要看我们民族的文化意识是否有所觉醒,便能重建我们民族的归属感,而我们国家要顺利改革,并获得全世界中国人的认同,以汇聚炎黄子孙的心,除了中华文化的呼唤之外,恐怕没有更宝贵的东西可以替代。只有文化意识的觉醒,我们才会尊重自己的文化,才会支持其精神而为自己生命的价值。我们要对自己的政治有自信,要在世界上站稳,在国际上不为强权所欺凌,则必须为自己的文化传统充实自己,这才是中国最大的道德资源,有此而后有力量,有原则,有决断,中国才能在维持世界秩序方面起到正面的作用,才能成为万邦敬仰的泱泱大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