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出自《孟子》。王子塾问,士做什么?孟子回答:“尚志。”意思就是士要把立志放在第一位。 古人历来重视立志,认为立定了志向一生才能有方向,这是做人的根本;人生就如大海中行船,人不立志,就像船没有舵一样,一生在世事的大海中漂浮,不会有任何成就。反过来说,人若有了高远坚定的志向,他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从而也会有坚强的意志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力量。所以说“有志者事竟成”,又说“未有无志而能成者也”。因此古人把立志看为做人的第一步。孔子说他自己修养成人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从立志开始。以后三十的立,四十的不惑,五十的知天命,六十的耳顺,七十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都从立志而来;没有十五的立志就没有后来的一切。 立志,也就是要树立人生的理想目标。说起理想、目标,许多人首先会想到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科学家、医生、政治家、企业家等等,中国传统文化讲立志,首先不是讲的这个。这些都是职业的或者说事业的理想和目标,而中国传统文化讲立志,首先是讲树立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即建立道德人格的理想和目标。孔子说:“志于道”。这个道,是为人之道。不论你是从事什么职业,是科学家、医生、政治家、企业家,还是将军、艺术家或其他,任何一个人首先必须懂得为人之道。他首先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有健全人格的人,然后才能是一个好的科学家、医生、政治家、企业家、将军、艺术家或其他。 立志要高远。诸葛亮告诫子弟:“志当存高远”。有高远之志方能成就大事;“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目标细小,容易达到,达到之后就再没有前进目标,就无从前进。常见一些大学生,考进大学后觉得动力不足,原因就在缺乏远大志向。未上大学时,目标只是考上大学。这一目标一旦实现,便失去了进一步的目标,也就无由前进了。所谓志存高远,就是不仅要求个人完善、发展,更要立志有益于社会,为社会进步做贡献。古人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志在天下,志在千秋,先贤的志向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要为社会进步做贡献,就要认清社会发展趋向,适应社会的要求。社会发展,时代不同,对人也提出不同的课题和使命。所以立志也要适应社会进步,与时俱进。古人志在天下,志在千秋的精神,有永恒的意义,今天仍需继承发扬;古人成圣成贤的具体目标,在今天则要有所发展。今天我们处于21 世纪,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人的使命,有赖每一个人的努力。有志青年应以为这一伟大事业做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2004年10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