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本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未知 牟钟鉴 参加讨论

    一、诚信不足不仅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疾病,必须 加以治疗,否则便会发展成为一场灾难。
    欺诈无信的现象比较普遍,信用经济因而难以建立,而市场经济规则的运行是以守信为基础的。由此可知,道德与经济有重要制衡与互动作用。
    空话假话、欺上瞒下严重影响政府各部门的信用度,而“官不忠则民不诚”,难以做到政通人和。
    言行不一,口是心非,道德上的伪善正在从根本上破坏道德的生命,因为道德是以真情为灵魂的。
    所以人们开始强烈呼唤诚信的重建。信用危机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危机,它具有腐蚀性和传染性,如不及时克服,将不仅破坏我们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亦将贻害子孙,后患无穷。
    二、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基础。
    诚信有两大要求:一是真实无妄,二是重诺守信。
    1.儒家认为诚者是天之道,思诚是人之道(孟子)
    自然界,是实实在在的,人应效法天道,也要实实在在,不弄虚作假,否则即违背天道。《中庸》说:“不诚无物”,人间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人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实实在在的事物,所以才对人类有益,虚假的东西只会损害人类。儒家把“诚”看得很高,视为天道,视为道德的根本,视为人间的常道。《中庸》提出“成己成物”和至诚、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的人生进路,使诚学成为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体系。
    2.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本。
    孔子说:“主忠信”,他把“忠信”看做主要的道德规范,而“忠”的要求是尽己为人,也就是实心实意为他人办事,这是诚的精神,所以“主忠信”也就是“主诚信”。孔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信”的重要性:一是信为做人之本:“人而无不知其可也”;二是信为交友之道:“朋友信之”;三是信是为政之本:“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信”是立身、行事、治国的墓本要求。荀子说:“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要取信于人、取信于民,必须以诚相待,欺骗是不能长久的。
    孔子孟子提倡仁义,他们的道德思想可以说以仁义为核心;那么他们又为什么强调诚信呢?因为仁义是道德的内容,诚信是道德的保证;有诚信,则有真仁真义,无诚信则是假仁假义。假仁假义最能伤害道德,比之不仁不义更为恶劣,因为不仁不义容易识别,而假仁假义则容易以假乱真,使人上当受骗。所以孔子孟子都尖锐批判“乡原”,认为它是“德之贼”,就是因:为“乡原”外仁而内诈,以伪乱德。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他看到本质真诚老实厚道的人最容易具有仁德,而那些花言巧语、虚伪不实的人是很难接近仁德的。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依中庸之道而立身行事的人是难得有的,不得已而求其次,便是狂傲而进取的人,或者谦和而有操守的人,因为这两种人虽有所不足,但都真实可信、有事可托的人,但绝对不能与乡原为友,因为乡原是伪君子,靠不住,随时可能被伤害。
    我们说某人是“性情中人”,是说他是个真实的有个性的人,坦诚真率,既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随时显示自己的本色。这样的人即使有许多缺点,也容易与之打交道,因为他是真诚的,不会欺骗你。反之,厚貌深情、矫揉造作、虚假伪善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他在心灵上把自己孤立起来。自然界不会做假,动物也不会做假,小孩子也不会做假,只有某些成年人,为了自私的目的,把自己装扮起来,给人以假象,以骗取一定的好处,久而久之,积成习性,自以为聪明得计,其实是丧失了自我,被异化了,同时也丧失了社会的信任,他们做的事情也是不可信任的。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倡童心、真心,他认为人既已假,则满场皆假,他所说的话、做的事,都不可信赖,这是很可悲的。
    总之,“五常”也好,“八德”也好,都要以真诚可信为灵魂,失却了诚信,所有的道德便失去生命和影响力,变成了骗人的东西。
    3.诚意是修身之要。
    《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的养德致用的人生公式。前五项总为修身,后三项总为济世。济世以修身为本,而修身以诚意为要。王阳明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又说:“君子之学,以诚意为主。”
    儒家提出许多道德修养的方法,如反躬内省、下学上达、存心养性、推己及人、慎独等等,所有这些方法都必须以诚意为主。因为道德修养以自律为主,有一个内在的要求,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要诚心诚意去做,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儒家称为“为己之学”,即为了自我的完善。不仅要自觉去修养,而且要以道德人生为乐事,所以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躬内省要靠道德自觉,下学上达也要靠道德自觉,存心养性和推己及人都必须以诚意为之,而慎独直接就是诚意的表现,不欺人亦不自欺,以良知为驱动。总之,“诚”最能表现儒学的真精神,儒家种种主张和实践皆是诚的精神的发用流行。
    诚心诚意去修养道德,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很难,它既需要人们对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知,愿意过一种有道德的人生,同时还要逐渐养成习惯,以道德人生为幸福,以违反道德为痛苦,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去追求道德,从善改过,不断完善自己,在各种非道德的物质引诱面前不动心,使道德变成内在的东西,成为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对君子的要求。对于一般人来说,认识到诚信重要,愿意得到社会、朋友、家人的信赖,不愿意做出对不起他们的事情,使自己良心过得去也就可以了,这是诚意的初步要求。道德一靠自律,二靠舆论。由于顾忌道德舆论而为善不为恶是初步的,主要靠道德自觉来指导立身行事则是高层次的。程颐说:“涵养须用敬”,敬即是诚意修养,认真省察。现在有些人把做人和做事分开,做事尚且认真努力,而做人则马虎随意,标准很低,甚至起码的道德也不愿遵守,殊不知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按照儒学的观点,先要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否则个人的才华用不到正事上,到头来事业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由于道德败坏而违法乱纪,毁掉了自己,也毁掉了事业。这样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三、重建诚信之道,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1.要充分认识诚信之道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明礼诚信”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是十分必要的,“明礼”是道德行为表现,诚信是道德品质与内在精神,既然诚信是其他社会道德的基石,那么诚信教育就应该成为道德建设中突出的工作,把诚实可信,作为用人的基本标准,让弄虚作假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同时还要认识到,诚信也是一种政治品质和经营理念。取信于民和开诚布公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标志。在经济领域,信用体系的建立和信用秩序的运行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黄金规则。市场经济是在法制制约下的信用经济,信用的好坏决定企业的命运,“安达信”的破产便是最好的例证。若无起码的诚信,社会生活便无法正常运行。所以正如《中庸》所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诚信”关系到社会生活各个重大领域的健康化,是全社会都需要加以关心的问题。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道德体系是当务之急。
    2、诚信之道就是实事求是。
    从哲学上说诚信之道与唯物主义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客观,尊重实际,不主观加以歪曲和掩盖,一是一,二是二,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种唯物主义精神落实到生活里和行动上往往会遇到困难,有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为了个人和眼前利益,在一定压力下,有许多人不敢说真话,尤其不敢正视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不得不枉断曲行,拿原则作交易。所以诚信之道的坚持需要有正直无私的品格加以保证。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但他同时必须有精诚的品格,即“择善而固执”的弘毅不拔的精神。
    3.诚信之道体现人的尊严。
    诚信之道从自我价值来说是人的一种尊严和精神财富,是人在社会上立身行事的依凭。人必须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人要别人。尊重自己、器重自己,必须以诚信为本,诚实可靠,言而有信,行而可托。倘若虚假不实、轻诺寡信、变化无常,不能为人所重。所以可信度是人格尊严的重要尺度。有人说老实人吃亏,偷奸耍滑的人得便宜。应当承认,有时候是这样,特别是法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时候。但从总体上看,老实人不吃亏,偷奸耍滑的人吃大亏。偷奸耍滑和损人利己的人,虽能得逞:于一时,但狐狸尾巴总要露出来,逐渐丧失周围人们对他的信任和尊重,或避而远之,或起而抗之,在感情上已被人们抛弃,即使有求于彼而亲近之,亦是相与利用而已,并无真情可言。所以虚假自私的人在心灵上必然是孤独的,他得到了一些物质上的利益,却失去了朋友和赞誉,失道寡助,内心不会平静安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人,一定会得到社会在精神上的回报。得道多助,德不孤必有邻,爱人者人恒爱之,对人以诚信,人亦报之以诚信,他会得到真正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一个健康的团体,也会器重他,信任他,再加上必要的知识才干,便容易在事业上得到发展,有了困难也会得到人们的关心和帮助,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人间真情。
    4.诚信之道需要有制度的保证。
    健全法制,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使每个人和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诚信记录纳入各种管理信用网络之中,随时作出评价,作为考核、晋级、信贷、审批、录用的重要标准,使诚信行为得到奖励,使不诚不信的行为受到处罚,如果因弄虚作假或不信无义的行为而造成严重后果,那么行为主体应得到严厉的处罚,并受到法律的追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扭转不良社会风气,推动道德文明建设。在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诚信可靠、正直秉公的人提拔到关键的岗位上,以保证社会管理制度的正常进行。孔子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直就是正直无私、办事公道的人;枉就是徇私舞弊、枉断曲行的人。正直的人在位,加上好的制度,诚信之道便会实行起来,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让我们共同为此而奋斗。
    5.诚信之道有层次高低之分。
    最高的诚信是诚于仁义,信于仁义,形成一种以仁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把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服务社会、利益民众为乐事,并且实心实意去实践,愿意为此而付出必要的艰辛与代价,遇到挫折,无怨无悔。有这种诚信品德的人,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染力,他们是社会道德的中坚。其次的诚信是诚于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信于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他们未必是正直无私的人,也许很看重个人利益。但他们有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很在意个人的社会形象和群体的信任度,爱惜自己的声誉,信守承诺,形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这是多数人经过训练和努力可以做到的。
    让我们先从“规则意识”做起,然后再提升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使社会风气不断得到改善。
    6.诚信之道有广狭之分。
    诚信从外延上说有两类,一类是个人诚信,一类是群体诚信。个人诚信关系个人的道德形象与事业发展,并影响到他所涉及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工作。群体诚信则关系到群体的社会形象和整体事业,其影响则更加巨大。个人信用的破产,只会断送个人的前途;而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团体的信用的破产,将会使整个系统陷于绝境,一大批人都要随之遭殃。信誉的损害往往通过几件不诚实的事情便可以造成,而信誉的恢复则需要长期的真诚的努力。所以不管个人还是群体,都必须像爱护生命那样去爱护自己的信誉,认真建立自己的信誉,更一丝不苟地长期保持自己的信誉,经得起时间和反复的考验。中国人都来爱护国家和民族的信誉,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上树立起崇高的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