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俄罗斯、德国、英国、瑞典、乌克兰、挪威、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会长谷牧、会长叶选平,著名学者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大会围绕着“儒学与当代文明”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内容综述如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首先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致力于研究和发展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他说: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孔子基金会成立以来,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文明,密切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扩大孔子和中国儒学在世界的影响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际儒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贾庆林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弘扬和继承、发展包括儒学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关心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孔子基金会的工作。可以说,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目前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弘扬,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全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贾庆林强调,当前,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包括儒学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努力加强对儒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儒学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服务现实。要积极向世界介绍、推广儒学研究的成果,把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宣传生气蓬勃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任继愈先生在会议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三大支柱,号称“三教“(儒、佛、道),三大文化支柱中,儒家占主导地位。汉朝统一后,儒学成了主流。这固然得力于汉朝的大力提倡、鼓励、支持;主要原因还在于儒学本身。儒学构建的理论体系,适应了封建制度下,多民族统一大国的需要。政治支持是外因,思想体系符合需要是内因。大一统的多民族的统一大国,除了有效的统一政权,还要培育社会共识,忠孝是古代中国从上到下,君民共同遵循的社会共识,“孝”是维系以家为生产单位的家长制的最高原则。“忠”则是团结多民族共同效力中央政权的稳固剂。这两者都是支持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忠孝原则贯彻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忠孝原则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至高无上的纲领,根本原因在于它符合了中国古代社会需要。古代中国是“多民族的封建君主制的统一大国”,今日中国是“多民族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统一大国”。“多民族的统一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有国就有忠,“忠”属于国家、社会、人际关系范畴。今天,“忠”的涵义在延伸,“孝”的涵义要比传统的“孝”有所缩小。任继愈先生说,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着重大作用的并不是只靠当年孔、孟讲过的几句话,而是由于历代贤哲为了适应他们的新时代所做出的新诠释。汉代董仲舒发展了儒学,影响了古代社会几百年;宋代有朱熹对儒学又一次新诠释,又影响了中国社会几百年。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变革的巨大深刻远非古代董仲舒、朱熹所处的时代可比。我们一方面要总结古代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一方面还要及时吸收改造一切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不能只看自己一国,还要纵观世界,时代期待我们结合中国国情,适应我国新情况,对儒学做出新诠释,构建新体系,推动文化发展,造福人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