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国际二程学术研讨会“简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未知 蔡方鹿 参加讨论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的“国际二程(程颇、程颐)学术研讨会”于2001 年5 月28 日至30 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德国、新加坡等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专家学者60 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各国学者就二程思想成为中国近古社会学术主流的内在根据、二程思想与北宋儒学、二程学说在中国经学史上的地位、二程思想与理学心学之源流、二程思想与佛道二教、二程思想在海外的传播与研究、二程思想在现代及未来社会的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并对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A . C . Graham )所著《 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学》 一书作了评议。
    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在致大会开幕辞中指出,二程兄弟确立道统论,具有重要的意义,道统就是真理的传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影响甚大。张岱年先生关于“道统就是真理的传统”这一论断,在与会学者中产生了热烈反响,认为在儒学思想家建构的道统论中,少圣人之道”经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颜、曾、思、孟、荀、韩、周、程、朱、陆、王等一脉相承,而至周公以后,没有历代帝王的地位,是以儒生统“道”,不以帝王为统,强调“道重君”,仁义之道重君主之位,具有对抗君权的意义,与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正统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因而不应把二者混为一谈。张岱年先生还指出,对二程提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道德命题,从总体精神和普遍原则来讲,;是应该肯定的。但要求寡妇为亡夫守贞节,不得改嫁,则是其弊病,需要批判。事实上,受二程这一命题正面价值的影响,在宋以来中国近古社会的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优国优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士仁人,他们爱国爱民,公而忘私飞国而忘家,重义轻利,廉洁正直,重操守,讲气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奋勇抗击侵略的二程后学张拭及其岳麓书院诸生;如留下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朱熹三传弟子文天样:如以理抗势、以身殉道的东林诸贤;如坚守扬州、杀身成仁的史可法;又如近现代为变法维新而勇于献身的谭嗣同、饿死不失爱国之节的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母亲以及不食美国救济粮因贫病而死的朱自清。这些民族志士仁人所表现出来的祟高操守和气节,正是在二程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积极的社会效果。对此不应片面地加以否定。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学者对东方哲学研究的逐步深人,他们把目光从先秦孔孟儒学转到宋明理学,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二程思想的研究,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葛瑞汉(A . C .Graham)所著《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学》 一书1958 年在英国出版,1978 年重印,1992 年美国再版,2000 年中文版由二程后裔程德祥等翻译出版(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 )。张岱年先生认为,该书“对于二程哲学作了系统的论述,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专著。… … 葛瑞汉对于中国哲学的特点有比较深切的理解,他在本书自序中说:“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相互依存,而不是各自孤立;整中有分,而不是部分的集合;对立的双方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矛盾… … ”这个观察是正确的。他又认为:“中国思想史上,有两个伟大的时期,一个是东周战国时期,另一个是宋代。”他高度评价了宋代理学,这也是正确的。”(《 中文版张序》)任继愈先生指出:“他的这部名著治学严谨,言必有据,数十年间在西方研究宋代理学领域内曾遥遥领先,至今还没有超过它的。… … 程氏兄弟既属于中华民族,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也属于世界人民。研究他们的思想、著作,是中国学术界的责任,也是世界学术界的责任。葛瑞汉的著作开了一个好头,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外国学者继续下去。”任继愈先生并对二程思想作了评价:“二程的思想,虽然自称直绍孔孟,但比孔孟的原始思想丰富得多.有些思想是孔孟没有讲过的,有些是改造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方法,纳人了自己的体系。宋儒二程是这个新体系的最早建造者。他们提出了以丈四书》作为学生的主要教材,实际上是取代儒家以《 五经》 为主要教材的新变革措施。这一改革到了南宋,经过朱熹的补充和完善,形成儒教,欧美学者称之为‘新儒家’, 表明经过改革的儒家已不同于先秦儒家,也不同于汉代儒家,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中文版任序》 )与会中外学者亦对葛瑞汉的《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一二程兄弟的新儒学》 一书从各个方面作了评价,这有助于促进东西方哲学与文化的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