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民本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 比西方要早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凤凰网综合 张岂之 参加讨论

    导读:现代中国为什么亟需重建文化自信?重建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什么?出路又在哪里?10月28日上午,年届九旬的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登上岳麓书院讲坛,主讲《文化自信的历史纪实与时代意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担任主持,这是“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系列活动的第二场重磅活动,以下为讲坛实录第五部分:
    
    张岂之先生
    我还想把今年7月份,国际文联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亚洲文明对话的一些情况向同志们介绍一下。由中国儒联负责,今年7月份在北京召开了亚洲文明对话论,有二百多位中国学者和亚洲学者,也还有欧洲的学者共同研究一个问题,就是中华文明中对亚洲文明最有贡献的东西是什么?不能仅仅笼统的说儒学传到朝鲜、传到日本,不,要从理论上来说。这一点达到了共识,就是中华闻名中外的民本论对亚洲各国都有影响。大家都承认,没有不同的意见。在座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华民本论,在西周时是由周公提出创建的,西周的国都在今天西安市的西南,名叫镐京,西周时期的大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兄弟,周成王的叔叔。他辅助周成王治理周乐,在国家制度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西周时期的文明称之为礼乐文明,礼就是礼仪制度,乐就是音乐。古人认为音乐可以善民心,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使人在乐曲的潜移默化中养成高尚的情操,从而自觉遵守礼仪制度。
    这一次亚洲文明的探讨会,大家一致承认,同意中国学者提出来的,周公最早提出了民本论。周公有一句名言“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在座的朋友都知道,监察的监,指古代要照一照镜子,周公建议为政者不要用水作镜子,应该以民为监,实时对照、检查自己,反省为政的得失。类似的论点屡见于周人的文献,可见,在据今天三千多年的中国,已经产生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比西方的希腊还要早。
    究竟什么是本?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本,木下曰本,即树木的根本”,以民为本,就是论述百姓与天下、国家、君主的关系,仿佛根与树的关系。说我们天下、国家、君主也离不开百姓,百姓是天下、国家、君主的根基,国家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稳定;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巩固。《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没有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国家就不能平安。刚才已经讲到孔子的最高理想是为百姓解除患难,孟子也说诸侯之宝有三,即土地、人民、政治,这就是孟子的《尽心篇·下》很明确的讲到,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构成国家的三个必备要素,其中百姓最重要,是立国之本。如果没有百姓,土地就无人耕种,也无人守卫;没有百姓,政事更无从谈起。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之学。
    不仅儒家有“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道教的老子也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春秋时期的孙武认为百姓是征战之本,没有百姓的支持,战争注定失败,有了百姓的支持,全军上下精神团结,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西汉初期政论家贾谊等也有类似的看法。以上讲的都是古代。
    我在这里想提到,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菏泽考察,念了一幅对联,此对联出自清康熙19年,也就是1680年,是河南南阳内乡知县高以永的手笔。对联全文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里也反映出民本思想的影响。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以往的民本思想,并没有在最终意义上确定人和民的主体地位,因此从民本进到人本,真正在制度层面上巩固的确立人跟民的主体地位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之一。这在讨论过程中,对于中国的民本论,大家对这一点都是有共识的。
    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国家文明对话会,理论成果比较多,全部的论文集估计到年底才能出版。因为经过讨论以后,大家对论文做了一些修改,内容更丰富,针对性更强一些。总之我们对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这个领域非常广泛,我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年轻的朋友,能够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巩固文化自信的问题上,贡献自己的力量;祝岳麓书院师生们身体健康,为祖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