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应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寻找和编写白话文形式、适合学生阅读的教材或参考书籍;对于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也应有倡导、限制等规范性的要求。 1月30日,有媒体对“宝丰一高要求学生跪拜孔子,清晨读《道德经》”进行了报道,引来众多的关注。对此,宝丰一高负责人告诉大河报记者,传统文化教育是宝丰一高按照教育部通知精神的尝试和探索。原报道所配发学生跪拜孔子图片,系2014年2月一次学校举办学习教育活动时的照片,因学校感觉不妥马上整改,此后再未发生跪拜现象。大河报记者调查发现,该校目前开展这项活动时,采用学生读原著和邀请学者解读、道德模范演讲等方式,学生认为很有收获,学生家长对国学教育赞同的呼声比较高。 对于具有借鉴价值的古代传统文化,绝不能像“文革”中那样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而是必须代代传承,让年轻一代接触和领会其中的精髓或有益于他们成长的各种营养,这毋庸置疑。教育部去年发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也要求在高中阶段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去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北师大视察时也表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之,无论从哪 个方面看,宝丰一高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都无可厚非。 近年来,媒体虽然不止一次对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质疑,但仔细看看,质疑的对象都不是学校该不该开展的问题,而是活动本身的方式方法或者程序上的问题。如《三江都市报》报道,2009年12月29日,乐山市犍为文庙举行国学班开班仪式。40名学生身穿灰色汉代服装,在“先生”的带领下虔诚地跪拜了孔子;据四川媒体报道,去年11月,南充中小学开设国学课程,学生们统一穿着汉服上课;据《燕赵都市报》报道,去年12月,石家庄市北翟营小学的学生们每天都要集体诵读《弟子规》…… 从这些例子看,学校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都与平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重视背诵古代经典的原著,二是总要与某种“仪式”相伴随,比如统一着古代服装、向先哲行跪拜礼等。有些中小学甚至让学生背诵《论语》、《道德经》,这太难了吧,即使是老师都不一定完全读懂,这需要通晓文言文和时代背景,还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还有,无论 是学习一个著名学说或了解其作者,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了,一旦将其仪式化,就会让学习陷入严肃的气氛、庄严的礼仪和崇高的情怀之中,就容易让所学的知识变成不容置疑的圣经,就会让作者成为偶像甚至被神圣化,就容易产生宗教色彩,根本达不到借鉴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最基本的目标!要知道,孔子也是反对“泥古不化”的借鉴方式的! 宝丰一中已经改革了这些做法,而且探索出了比较好的经验,尤其是让著名学者和道德模范进课堂给学生解读的做法。但其他学校并非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因此向有关部门建议:一是教育部能像其他学科那样,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在发现成功经验、总结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出教学大纲,然后寻找和编写白话文形式、适合学生阅读的教材或参考书籍;对于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也应有倡导、限制等规范性的要求,允许各地各学校根据本地古代人文资源的实际情况在教材和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从而让这项活动取得我们期待的效果。(评论员岳建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