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常常把“儒家”称为“儒教”,认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是一种犹如宗教一般的存在。这种思想虽然存有一定的偏颇之处,但是不得不承认儒家在中国歷史中,确有几点特性与宗教相似。 一、宗教给人一种心灵的安慰,心灵的港湾,无论是基督教的天国还是佛教的彼岸,都给人一种人生的目标去追寻。而儒家常谈的身心性命之学,诸如“立于礼”、“知天命”等等,也正是起到这样的一种作用。这一点与西方的哲学尤为不同,哲学重视真理,善于怀疑与思辨。而宗教与儒家思想则都明显更为重视实用。 二、儒家思想在中国歷史上一直佔有思想统治地位,而且强调信仰,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譬如谈起“异端”二字,现在我们往往会第一时间想起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对“异端”人士肆意迫害。然而在中文里,这一词的来源却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中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而在歷史上,儒家攻乎异端的行为亦不少见。如孔子杀少正卯,明末朝廷对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打压,其实都与基督教、伊斯兰教打压迫害异教徒的行径异曲同工。 三、儒学与宗教都有一定程度上对于其精神领袖的神圣化。 一个学派与教派的区别,往往在于教派常以美化精神领袖以达到吸引愚众加入的目的。如基督教神话耶稣,伊斯兰教神话穆罕默德。原始佛教中本来并不把乔达摩.悉达多当做神灵,然而随?发展,在大乘佛教中也同样被神化为无所不能的形象。 这一点在儒家文化中虽不明显,但也有一定的体现。如汉代的感生帝说:“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就是对儒家理想圣王的神化。 除去神化,儒家还对其精神领袖进行道德上的圣化:如我们平时所经常提到的一句古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原文语出《孟子》,其中的“书”,指的就是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 《尚书.武成》篇记载,武王伐纣时死伤惨重,血流漂杵。然而孟子却主观的站在政治正确与义理正确的立场上,认为武王是“仁人”,既然是“仁人”伐纣又怎么会血流漂杵呢?所以一定是尚书记载错了。然而孟老夫子却也不想想,完全兵不血刃的战争何尝出现过。况且他又未曾见过武王,怎么就知道武王是仁人,而不是“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呢?《尚书》的记载不可信,他道听途说的“武王是仁人”这个命题难道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此的见地,若是以现代的史学家看来,恐怕是要贻笑大方了。 按以上几点来看,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中,确有了宗教的性质,再加之农耕文明所带来的保守的崇古思想,以古书来定是非的现象就不算奇怪了。清代学者厚古薄今癖好的出现,以及一头扎进考据学的故纸堆,全然不问世事,不顾真理,只求復古“古圣先贤”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有人说一部经学史,就是一部误读史。 这部误读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一直延续至今。 经学史上最大的纷争就在于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的争论,双方学者都互相以自己为正统,著书立说,互相纷争,皆以自己为正确。 但是关于经学研究,我认为还是陆九渊说的一针见血。──“我註六经,六经註我。”古往今来的经学註家,经学大师,无非都是借?註六经的名义,来抒发自己的意见。 早在汉代,关于武王伐纣,以臣伐君的合理性问题的学术争议,就因为涉及到太祖刘邦而遭到了皇帝的制止。 在明代,因为孟子“民贵君轻”的理念与朱元璋不符,明廷一度对孟子大加删改,甚至将其赶出孔庙。 宋代,汉人的边疆常遭到少数民族的侵略,于是胡安国所著的《春秋传》则极为重视復仇之义。而到清朝时因为满族入主中原,《胡氏春秋》也就理所当然的被统治者抛弃。 繁举上述例子,其实是用来说明儒家经学本无什么正不正统之分,无非是应时而变,为人所用罢了。中国古代的许多学者,往往打?六经的旗子来卖自己的东西。相比起我註六经,其实更加倾向于六经註我。 我们不能过多的苛责这些打?六经旗号来兜售自己的人,在崇古思想严重的古代社会,非如此则不能宣扬自己的思想。但我们应当认识到:经学史本就不是研究一个死物的歷史,而是一部以研究经典为名,实则阐发自己思想的歷史。中国的经学史,其实就是中国的思想史。 在佛教的《杂阿含经》中,佛陀曾以不断破损又修补?的阿能诃战鼓做喻,以说明法理学说的复杂多变。 一个思想,从它提出的那一刻开始,就必然会有?种种的变化,犹如一面阿能诃战鼓一样,不断的破损,然后再修补上新的东西。最终,原本的那一面鼓,将会在不断的修补中彻底被更换,只是他的名字仍然叫阿能诃战鼓罢了。 当然,若从佛教的理论来看,这面鼓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方便称呼而勉强名之为“阿能诃战鼓”,其实则是种种因缘的假有聚合之物。因为事物总是处于无穷的变化当中,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又更何谈是一个学说了。 清儒反对宋学对于儒学的发展,试图通过考据的方式,寻找最古老的汉学。但如果对比?来看,东西方之间的思想发展过程其实有些相似之处。 在十一世纪,西方由于基督教盛行,教会学院中出现了系统的神学。为了解释神学中的种种矛盾的命题与难解的教义,经院哲学相应诞生。经院哲学以哲学为手段去解释神学,同样也并非是基督教本身的传统,而是受到了阿拉伯哲学以及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 而中国几乎在同时期的北宋,经过了唐代的三教合一,佛教道教大盛之后,宋儒将易经,道教,佛理等思想融合入了儒家的学说里,形成了宋代的理学。 清儒们攻击宋明儒学是“儒表佛里”,背离儒学正统,可是却不曾看到儒学的新发展与进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