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位年轻朋友的回信 一、“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立国建政的根本依据。由此,体制改革是必然的,建立“以人为本”的国家管理体制,才能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当前有人提出要讲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有阶级性的思想认识是落后的,错误的,是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的严重错误就是,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就等于不断地在中国的族群民众中制造对立的两派或者更多的派别,永远让一部分人掌权富裕,让一部分人做奴隶。退一步说话,共产党自己建立政权,继续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推动社会,是作茧自缚断送自己。片面强调阶级斗争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部《资本论》我看完后的体会是:剩余价值是财富的源泉,应该让剩余价值合理的得到分配。至于“剩余价值”的提法是否周到,不是我在这里要说的,我要说的是,当“剩余价值”被别人无情的抢走时,应该夺回来。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的学说才提出“剥夺剥夺者”的主张,鼓动被剥夺“剩余价值”的工人阶级起来夺回属于自己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由此树立暴力革命的观点变革社会的管理体制,建立分配公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何况,无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哥达纲领批判》,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都有很清晰明白的主张:生产资料是公共财产,每个人都有占有生产资料的权力资格,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成为:“自由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为别人当奴隶;共产党建立政权的目的,就是保护每个人都占有生产资料,成为有社会地位生存资格的“自由人”。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政权叫做“自由人的联合体”。所以,共产党掌权的今天的中国,应该公平分配,保护每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保护每个人的生存权利,由此改革国家管理体制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共产党掌握政权后,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主,提高人的生存地位环境,提高人的生活,而不是不间断地制造人和人的对立。让部分人掌权富裕,部分人做奴隶继续推动阶级斗争的思想指导,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 二、“儒”是山东地区对空口说话不做实际事情人的戏称,这样的人至今在山东民间被戏称为“儒儿”。自古山东是中国文化起源地,当前发现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山东(目前发现形体有规律,连贯成篇的“骨刻文”文字,距今4500多年)。所以春秋战国时期靠口传文化知识的人,被称为“儒者”,由此形成的口传文化被称为儒学,被用当时的竹简记录下来,也就出现孔子、孟子反对诸侯掠夺性战争为前提背景,提出爱护保护人为治政目的的“仁”的“仁政”主张,形成孔孟儒学。“仁”的爱护保护人的生存权利的主张,不是孔子、孟子的发明创造,商周时期的古人就明确提出,用“仁”的爱护保护人的思想指导,建立国家政权,并且在古书《尚书》中多次记载。例如《尚书·仲虺(huǐ)之诰》中有“克宽克仁”。“克”是能够做到的含义,“仁”是亲近的含义。就是说,商汤王为政,是以亲近爱民众为根本的,善于用人,敢于自我批评,道德品行宽厚亲爱人,所以能够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彰信兆民”。这是现有资料里较早看到的“仁”的含义。所以“仁”的“仁政”主张,是孔孟继承优良传统的文化思想。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是继承爱护保护人的生存权利建立国家体制的优良传统,从而治政中国体制的改革总纲,是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治政原则。 三、孔孟儒学的核心是:“无为而治”、“克己复礼为仁”、“仁义”、“仁政”。“无为而治”是针对治政官员的管理原则。要求官员不要自行其是的妄为,顺应国家管理体制治政。“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用国家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治政,遵循爱护人保护人的执政原则。就是说,“无为而治”、“克己复礼为仁”,是针对当时有身分地位掌握治政权利的“士大夫”以上阶层的统治者说的话,平民百姓不具备治政的身份地位,也就无资格“克己复礼”。换个说法,孔子的《论语》是针对统治集团的人提出主张要求的,平民百姓不在他的论述范围内,因为没有资格接受。也就是说,在孔子的眼里,平民百姓是无力保护自己的“小人”,这不是他教育的对象,而这些“小人”应该受到“君子”(士大夫)的爱护和保护,所以孔子倡导“仁”的主张,要爱护别人,保护别人的目的是教导统治者由此才能维护统治。这是当时时代环境的正确导向。孟子反对诸侯的掠夺战争,所以倡导“仁义”,要求统治者爱护民众,真诚地为国民的生存利益着想治政管理国家,给予人民土地,给予人民能够养家糊口养老送终,安居生活的财产条件和生产技能,由此倡导统治者推行“仁政”,保护人民的生存养家活命。统治者不能维护人民养家活命的安居生活,就应该推翻他,建立爱护保护人的生存权利的政权:“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这就是倡导“仁”的“仁政”的孔孟儒学。 四、所谓孔孟儒学维护封建统治利益的说法,是宋代和明朝两个重要时期的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需要,片面强调孔孟儒学中自身修养部分,把这个部分夸大,改造成绝对服从君主统治(宋朝理学),百姓要服从“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明朝)等。这些封建伦理在孔孟儒学中不存在,是后人硬加上来的。我从去年底到现在连续写发的文章,就是在辨清这些问题。当前的情况是,三四十岁的所谓教授“专家”(你这个年龄段的),根本没读过古人的书(有系统地读),张口胡说,根本不负责任,因为不知也就无所谓负不负责任。例如于丹,让人抓笑柄,媒体炒作,而我们这样做学问的圈子里,例如国家社科院之类的学术会,她不敢进来的……,可见这样的“专家”是在为国家民族谋利益吗?当前五十岁左右的教授“专家”,因为文化大革命,有的人小学都没上好,像北大的部分“专家”,不懂中国的历史进程,包括文化的传统历程,把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人和话弄在一起,做的学问非驴非马……我参加学术会,发言后,都是很真诚的学者,对我说,原来不知道书上有这些情况……可想而知,这些五十岁左右的“专家”自己都没弄明白古人是怎么回事,能教好学生传播优良文化吗?所以当前学问混乱找不到北,站不住脚,是文化大革命的祸根。这也是我把大量时间用在孔孟儒学为其证明的原因。你能理解吗? 五、孔子自小家境贫苦,他靠为人打工养活自己,靠自学掌握当时的学问,因为他是贵族出生的后代,常年在困苦的环境里生活长大,所以孔子的思想根底是改革社会。例如他五十一岁出任鲁国的大司寇直至兼任国家宰相,加强国家军备建设,阻止齐国入侵,收回齐国侵占的国土,保护国君鲁定公与齐国国君齐景公平等的尊严地位。而且,孔子为相,利用正统血脉“三桓”家族内部与家臣之间的矛盾,“堕三都”,削弱“三桓”的分权实力,维护鲁国的国家政权地位的权威,说明孔子不是维护封建血亲统治的卫道者,而是变革社会的改革家。孔子为政五年,就是改革变革社会的五年,让懦弱的鲁国社会有秩序管理有条理,兴盛繁荣显出强国发展的态势,使得齐国君臣整个统治集团恐慌,想尽办法通过财色贿赂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和权臣季桓子,造成孔子朝堂言政无人听的尴尬局面,冷淡疏远孔子,这才迫使孔子无奈中离开鲁国,带着他的学生开始十三年的周游列国的生活。所以把置身于国家进步发展积极改革社会进步的孔子,当成保守的维护封建礼制的祖师,这是对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亵渎。孟子同样是苦难中自奋成才的优良文化传统继承人,不再多说。 六,马克思学说仅仅是欧洲文化传统的产物,并不是神圣的教条。理论体系并不周到,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这是说辞,因为不可能中国化。道理很简单,马克思是欧洲人,是生活在德国长大的欧洲人,有着欧洲文化的血脉影响,如同中国的孔子儒学思想可以影响欧洲思想家伏尔泰等人掀起平等自由博爱的启蒙运动,但是儒学不能也不可能直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理论依据,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不可能变成马克思的欧洲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族群民俗的生活思想依据。但是中国的文化思想可以接受欧洲马克思的思想成分融进自身的思想文化传统里,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被中国的民俗社会所接受。因为孔孟儒学要求爱护人保护人的生存权利,给予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权利,建立养家活命老有所终的安居社会,实现世界“大同”,而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也有成功的政绩举措,这与马克思的学说相通,并且比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主张更加具体实在,是中国民俗社会能接受的传统,所以马克思主义只有融入中国爱护人保护人生存权利的优良文化传统里,才能被中国族群民众接受。 我的认识你可以批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