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总、同志们,你们好! 上一讲,我们已开始探讨,孔子儒学的价值观,即传统文化的“理想价值”同现代企业文化的“理想价值”,两种价值观的要求,完全一致,殊路同归。这难道仅仅是历史的巧合,而不是社会人性的必然归属?这就为我们研究现代企业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话题。这里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另加一个补充附件: 1.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今天,很多优秀的企业文化,打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为什么打出这样的口号?其实,他是向社会呼唤人的价值观的回归。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理解。 既然企业是国家的缩影,为什么人的价值观,即就业的理想或心态,非要通过企业文化再去塑造?十四亿中国人,怎么就没一个跟我一样愚笨的人,老想这个深沉的问题?中国有句老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我过于痴愚要这样“千虑”,抑或是人们太聪明的过头? 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这个词,会在我全部讲义中,根据语义环境的变化,以不同的词组经常出现。因此,首先我必须让大家明白,价值观这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变换后的同义词组是什么?他不是大家今天理解的赚了多少钱的“金钱价值”。而是比金钱价值、值钱亿万倍的道德价值﹑人心价值﹑人性价值。换一句话说,也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而人的道德,含盖了人心的道德﹑人性的道德﹑行为的道德。这种价值观的别称,也叫人的心理或心理底蕴。哲学上也称人的世界观。 有了价值观,每一个人都会在社会中,和谐地生存。没有价值观,人就会在社会中永无休止的﹑勾心斗角的﹑尔虞我诈的坑蒙拐骗。即人与人之间,很难有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因此,价值观就是人的道德和良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如果要把这样的价值观跟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价值观就是一种文明体系的灵魂,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精髓。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不但有文明,而且有文化,所以他不同于动物。一个没有价值观的人,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换一句话说,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成了“行尸”和“走肉”,甚至有可能连动物都不如。因为动物没有高智商,而人的智商又极高,“行尸”和“走肉”是能吓死人的呀!可任何凶猛的动物,怎么都不可能把人吓死。因此,我五千年传统文明的价值观,孔子把它称之为“仁”。“仁”就是每一个人心中要有他人,不能只有自己。同时,又把它称之为“人性”。 如果从这个“仁”字出发去看“性”,即从孔子儒学精髓的本质上去看“性”,那么,“性”的本质就是“善”。因此,孟子在集成孔子道德思想的人伦体系时,大论“人性之善”,也就是说的这种人的“社会之性”。请大家一定记住,社会之性是抽象之性,而不是具体的个人之性,也就是“文化”了的人性。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我们的先人总喜欢把抽象和具体放在一起来谈。因此,几十年来,我们的学术界争论所谓的“性善”、“性恶”,是毫无道理的胡搅蛮缠,也更无“唯物”、“唯心”可论。即便先秦的荀子,观察人“性”之“恶”,也是从人的个性出发,强调施教才能使人达到“性善”。无非是把具体和抽象分开来说,结论仍然一样。 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明中,谁都知道,一个没有价值观的人,他是站在自己极端自私的“个性”上,去面对社会的。这种人,在我五千年传统文明中,称之为“魔鬼”。是不断地被社会人性的正义所追杀的。所以,有了价值观的人,人人喜欢,人人爱护。没有价值观的人,人人得而诛之。因此,是仁人志士,一旦做了错事,好多人他都情愿去死,而不愿意活;即便是活,也是在道德和良心的忏悔中,折磨自己,从而用积善积德,来求得心理的平衡。再有一种情况,是仁人志士的,为了保护这种价值观,大凡自己愿为很多的人去死,而死的心甘情愿。这就是说,价值观实际上是比人的生命更重要。所以,孔子又称之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语出《论语•卫灵公》这句话用现代语言来翻译,难道不就是我上面说的价值观吗?你说,她是不是比金钱的价值贵亿万倍? 由此可见,价值观是一条既支配人的行为,又制约人的行为的人性规律。即每个人遵守这条人性规律,社会就会永久的和谐。不遵守或者部分丢失这种人性规律,每个人至少都会感到,人与人之间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勾心斗角之中。因此,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文明体系的根,现代哲学语言称之为意识形态。因此,意识形态也是每个不同民族的灵魂支柱。 人类自己炫耀自己不同于动物,不但因为人有意识形态,而且因为人的意识形态的内涵中有了动物不能具有的文化,因为,现代自然科学证明,动物也有意识形态。因此,意识形态又称之为文明或文明体系。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文明这个概念中包含了文化。其实,无论是早期文明还是现代生物科学,都发现和证实许多高级灵长动物,似乎也有意识形态,也有文明,但它没有文化。所以,对于父母的孝敬,孔子又曾说过“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语出《论语•为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犬和马这样的动物,尚且知道反哺养育之恩,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跟畜牲有什么区别?还有一句成语叫“虎毒不食子”,这都可以算我们的祖先早已观察到,动物也有简单的价值观。那么,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难道不应秉承几千年传统文明的价值观吗?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难道不应秉承这种价值观吗?所以,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有灵魂。也就是说,人必须具备价值观。 难道国家庞大的教育体系,从九年义务教育,到成千上万的高等学府,把这件最基本的育人之事,都不能替企业完成吗?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什么问题呢?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即我们现行的现代教育,教给孩子们的一套价值观,不受现代企业的欢迎(甚至可以说厌恶)。因为,今天的教育体系,输给孩子们的全部都是西洋文明体系的价值观。灵魂是不可以从西方去借的,就如同给A型血病人输B型血一样,那不是救命,而是送终。除此之外,西洋的任何药品,也同样能治中国人的疾病。这两种不同,大家一定搞清。 那么,现代企业又是什么?难道它不就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吗?因此,忧患的意识,经常莫名的在我们这辈人的头脑中萦绕。 现代企业不就是每个社会成员的人生舞台吗?现代企业不就是每个国家的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保障吗?现代企业不就是老百姓赖以糊口的灶碗平台吗?现代企业不就是每种不同观念的国家体系赖以存在的经济支柱吗? 而当今的人类世界和以往的历史,又有很大的不同,商品经济的国际竞争,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发达,大范围的取代了远古时期,国家与国家的战争,民族与民族的战争,部落与部落的战争。而更大规模的、不带硝烟的战争,主要体现在文化的意识形态上的竞争。这种竞争而且日趋激烈,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品级和质量。 这就是我从现代企业,这个组合概念中能够体会出的具体含义。请问在场的各位,事实上难道不是这样吗? 或许有人会说:你说这话虽然在理,但也不尽全然,因为,所谓的现代企业,国与国之间的起步条件,就不一致。因此,也就决定了每个国家和民族,其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事实上就有品级和质量上的巨大差异。 应该说,这话说得也不无道理,但从全世界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对比来看,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和条件。恰巧相反,我倒认为,文化的底蕴是千年的积累,它比物资条件,对现代世界将来的格局影响,更为重要。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倚仗着,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大大地拉短了,与世界列强的距离吗?小日本和韩国经济起步的极短历史也告诉我们:他们不也倚仗我“儒”“道”文化的精髓底蕴,稍先起步追赶列强,成为当今世界--亚洲的经济强国,这些难道不就是摆在眼前的客观事实? 尽管有这样大量的事实摆在眼前,可我也常常杞人忧天的想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术界,老是只愿被动的接受事实,而不愿主动的正视事实,承认事实,再进一步的总结经验,用事实去推动落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期我华夏文明用很短的时间,吸收和同化世界各文明成份的优秀部分,同时摈弃它们的糟粕,坚守和保持自己传统文明最纯真,最优秀的精髓底蕴,让它在世界文明格局中,再造领先的辉煌。 然而,我5000年传统文明最纯真,最优秀的精髓底蕴是什么?不就是与现代自然科学完全合拍的人文世界观吗?不就是与现代世界,人类要求大同和谐相一致的人伦价值观吗? 这可是唯独我华夏文明才有的、最宝贵的人文资源和条件啦,凭什么让它白白浪费? 这种宝贵的人文资源和条件的基础是什么?难道不就是传统的儒学文化和道家的思辨智慧? 每当我们翻开历史,我总喜欢思考一个史实的深层答案,应该说我华夏文明在满清的康乾盛世以前,从来就没有落后过世界列强,甚至一路领先。这个原因是什么?而这之后就开始明显落伍,迄今两百余年。这两百余年落后的根因何在? 然而,前一史实的结论,我已基本得出,那就是几千年传统文明的儒、道文化非常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造就了200多年前,我华夏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格局。 在今天,我们有必要以200多年的落后,来全盘否定5000年文明的辉煌吗?这个200多年的落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难道不就是短短的一瞬吗?干吗今天的人们,非要远离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呢?改革开放的很短时间,拉短了我们同世界列强竞争的距离,事实证明:还是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为老百姓所艰难秉承和推崇的结果。 而200多年落后的历史是什么?是孔子儒学的妄自尊大?还是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是孔子儒学没有积极的主张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是国富民强的根基?还是历史的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发动战争,内讧不断,然后又玩弄儒学为我所用,任意诠释传统文明,无限放大负面因素的必然结果?这是每个稍懂历史的人,心里都有底的答案,勿需我在这里摇唇鼓舌。 2.孔子儒学对传统价值观的整理。 所谓的价值观,已向各位作了明确的解释,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和理想,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做人的责任和义务,以保持社会的永久和谐。违反了这个责任和义务,就是没有做人的原则底线,就必然遭到天谴、地谴、人谴,同时也会使自己的良心,得到自谴而坐卧不安。这就是价值观的灵魂作用。 这种价值观,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也被称之为心理底蕴。它由我5000年前炎黄二帝以来的人文祖先,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两种经验作铺垫,从而推演出遵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道德良心,谁违背了这种道德良心,谁就会遭到必然的因果报应,这就是孔子儒学所总结的如何做人的价值定义。 这种价值定义,千万年后它都符合自然的法则和社会的法则,而绝不会同现代科学认识世界的结论有丝毫的不同和相悖。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也只是手段与方法的原始和先进不同而已。 今天,我们倚仗现代自然科学的成就,认识世界或宇宙是由“黑洞”爆炸,产生了空间和时间,然后由物资的热能演化,产生了天体和生命。可我们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据考在8000年前,就以一副太极图,即阴阳八卦图来解释世界。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这跟现代自然科学,即今天的天文学借助于哈勃望远镜,对世界形成的认知结论,又有什么不同? 其实,我以为只有古今语言的变换不同而已,没有认知本质的根本不同。因为我们如果进一步的追问现代自然科学、黑洞内部的自然结构是怎么回事?保证每一个自然科学家、天文学家都会告诉你“黑洞”内部结构为“无”?同样的道理,当后人追问我伏羲祖先的“太极”是怎么回事?老子和庄子不是也同样告诉我们:“太极”为“无”吗?“无为而无不为”,不就是道家学说的精髓吗? 因此,传统的“儒”“道”文化,虽然各走了两个不同的极端,但也恰好孔子儒学的人文理论,为社会的和谐,作了人伦道德登峰造极的规范;然而,老庄哲学的道家理论,又把人对自然认知的智慧,推到了顶峰。这就是我泱泱中华的整体传统文明。假如我们今天能以孔子儒学的精髓,重塑我们的价值观念;再以道家思想的精华,指导自然科学的思辨,我想这就会成为我们赶超世界列强,其它任何一种世界文明都不曾有的资本。 这种资本,实际上是我5000年传统文明,一套非常完整的、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换一句话说,它是我5000年整体传统文明及其价值观。我们干吗不能用它去打造世界人类最需要的强势品牌?这个品牌,它不是物资,而是精神。只有这种精神,才是物资财富能快速聚积的首要条件。 这种精神为什么能快速聚积物资财富,因为这种精神,它是直接体现在人的社会素质上,也就是说,每一个人才成长的价值观念上。 要做好现代企业靠什么?不就是靠现代人才和称之为现代人才的社会总体素质的高下吗? 3、价值观的作用 有人曾经问我,企业竞争靠什么?市场竞争靠什么? 我的回答很宏观,也很干脆,那就是:企业和市场的竞争等于人的素质竞争,人的素质等于人的诚信加社会公德。请问在场的各位,难道不是这样吗? 也许你在没有听我演讲以前,并不这么认为,开口闭口就跟西洋人一样,满口所谓的产品核心竞争力,这些新词儿。总以为现代企业竞争,靠的是产品的科技含量,靠的是品牌的效应,靠的是科技人才的多少,靠的是资本的雄厚和资源的广阔……。不错,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你不懂得这些表面条件的生成,乃是倚仗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因为,一群没有价值观的职工队伍,无论你有多么雄厚的资本和广阔的资源,他都会跟你消耗殆尽,你又拿什么再去竞争?你的产品核心竞争力又何在? 西洋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尤其是美国人。但他心里明白,不会告诉你这个“乖”。所以,它比其他西洋人,更热衷给中国人强加自己的意识形态。换一句话说,夏娃和亚当偷吃禁果,生下了非法的西洋人。因此,西洋人在“上帝”面前永远是“罪恶”之身,这就是他们几千年传统的价值观念。假如我华夏文明也被西洋奴化,那只能是他们的下等公民,等他们进了天国,得到了上帝的宽恕,我们方能“洗刷罪过”,重新做人。 今天我华夏民族,仍然屹立于世,怎么连这点“名堂”都想不清楚,人们只顾跟在西洋人的屁股后,人云亦云,人步亦步,将传统的价值观全当“封建的糟粕”,踏入脚下,让它永世不准翻身。这就为圣诞老人踏入国土,网烙国人的灵魂,大开方便之门。长此以往,又怎么光宗耀祖,再造文明的辉煌?我们还拿什么去同列强竞争和抗衡? 可很多坑蒙钱财的所谓名牌大学的名人和教授,他们就怎么就想不到这点?捧着一个“红本本”,到处招摇去撞骗:我要为你现代企业当好参谋,用西洋文明的管理方法,帮你培训管理人才,塑造管理理念,告诉你怎么当老总?告诉你怎么搞营销?出的“点子”西洋化,其实还是我华夏文明的孙子兵法,教你“近而示之远”,教你“远而示之近”,教你说大话,教你说假话,告诉你虚假的包装怎么做,告诉你虚假的广告怎么打?怎么口里“喊哥哥”,怎么手里“摸家伙”。教你怎么去管人?教你怎么去“砍人”?一言以蔽之,提高你诡诈的权术,锻炼你高级坑、蒙、拐、骗的能力。因为他们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就只知道西洋人的资本积累,靠的就是这套办法。殊不知,这套办法也是我祖先文明的“专利”。而这个“专利”,祖先发明之初,就规定我们只能用来对敌,而不能用来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因此把它称之为“诡道”,警示人们慎用。可他们唯独就不明白这点,更扯不到怎么塑造人的心理底蕴、人格道德、价值观念。他们又哪里知道,心理底蕴、人格道德、价值观念,这才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所以永远只能反其道而行之,恶性循环,塑造和巩固今天这个社会,我们每个人的极端自私,一切朝“钱”看的“心理底蕴”和“价值观念”。 再看,我们的孙子兵法,是怎么教育人的。所谓“兵者,诡道也”,“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个所谓的“不可不察”,首先就是要察“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即主导这场战争的人,是否为了社会绝大多数的人,能求得和谐生存的利益而战。乃是孙子用兵的基本前提。他也可以说是传统儒学价值观的延伸。为什么这些人就只会断章取义呢? 况且,假如是一个庞大的企业,如果你动不动就建议它砍掉成千上万的职工,用以缩减企业的制造成本和负担,那么,这些素质低能的职工,势必只能全部下岗,最终把它抛向社会,使之恶性循环,跟社会制造不安,跟政府增加负担。这对社会的和谐又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可那些所谓的教授和名人,居然大言不惭,为现代企业大开如此这般的培训“药方”。并且“大把大把”的向企业索取培训费,灌制的声像光碟,也满大街的兜售,理由很充分,因为知识无价,漫天要价,你又能以什么去作参照? 以农民种地去作参照吗?可一个村子一年的收入,没有他几堂课的摇唇鼓舌收入高。以产业工人的车、鉋、锻、铣作参照吗?可一个车间上百的工人劳动一个月,没有他一个人一天耍嘴皮的价值高。你说高点也无可厚非,可他兜售的知识产品又如此伪劣,其社会责任感又何在?道德良心又何在? 张瑞敏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牛耕生的企业管理经验,难道又是他们总结的那样吗?其实以他们的经验,很多人不过就是一介书生,有的甚至连麦子几时下种?几时收割?产品的铸造缺陷因什么产生?都说不清楚。还奢谈什么企业管理和培训?洋人的书本倒是翻了不少,大凡背书的能力和演讲的口才都很强势和超人,用孔子的话说“巧言令色”的本领极高。但能深入剖折是非曲直,找出事由根因的底气和教养,又显然弱势和不足;告人用钱去挖其他企业的墙脚,用以招揽人才的方法,的确顶不错;可同时也教会了所谓的人才,如何去向企业敲竹杠;教给企业用高薪留人的方法也不错,而不发国家不义之财的企业,它又不会印钞票,又拿什么高薪去留人? 可他就是不会告诉今天的学子面对就业,应该怎么心态平实的去追求理想,借助于企业提供的就业平台,首先脚踏实地的“敬其事,而后其食”:学出本领,创造价值和财富,同企业的发展休戚与共。像日本人和韩国人那样,以企业的发展强大为荣,以企业的衰退落后为耻;以诚信面对社会为荣,以坑蒙拐骗为耻;以勤劳致富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主动承担责任为荣,以找客观理由推卸责任为耻。以终身能与企业共存为荣,以三天两头被企业“炒鱿鱼”为耻。要不然,日本人和韩国人讥笑我中国人“一人是条龙,三人是条虫”的尴尬局面,哪辈子才能有所改变?可那些高价兜售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所谓名人,压根就没有一个,明白其中的道理。当然,也在我今次讲坛的教化之列。 这就是现代企业的全面发展,对人的价值观的依赖,对人才价值观的依赖。 可今天所有的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是什么?不就是所有的企业文化,都在异口同声的呼唤,人的价值观真正的回归吗? 为什么能决定施教内容的人们,你们怎么就想不到,赶快推出深受现代企业欢迎的传统道德价值观,这难道不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我常想,我们的现代教育体系为什么不能从这样三个点上去切入? 1. 讲历史:举凡多御倭寇,少为内讧贴金,尊重历史史实。 2. 论文教:彰显伦常真善美,慎为打杀开绿灯,纯化人的心灵。 3. 谈科学:注重启迪心智,系统灌输逻辑理念,不让浪漫敷后世。 什么叫“先学做人,后学做事”?那不就是让涉足企业的就业者,以平实的心态进入企业的岗位吗?那不就是告诉每个人,企业是不会养活闲人的吗?那不就是告诉你:企业不是造钞票的地方,而是造产品的地方,或者是面对市场搞销售的地方吗?当你明白了自己的岗位责任,同时也就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人。这不就是孔子儒学要求每个人应该学会----怎样做一个正人“君子”的价值观吗?这不就是企业担心你,怕你做“小人”吗?所以,让你“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至于岗前培训、技能培训、那是另外一码事,不是企业文化的根本范围。 再说,企业让你“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期盼的是什么? 企业不就是需要大量的人才吗?企业不就是期盼你能成为一个综合素质极高的人才吗? 4、价值观对才能的影响和对人才认定的结论 那么,什么是人才?人才又怎么界定?企业对现在模糊不清的人才概念,又希望怎么规范和界定? 关于这个问题,我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思考,到九十年代中期,又把它拿到企业职工大会上讨论,并从而延伸到对一流人才、二流人才和低三流人才的讨论和界定。 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想把所有干部职工的素质从大部分的二流人才提升到一流人才上来,而把低三流人才下决心淘汰,同时激励超一流人才的涌现。并按讨论人才所界定的标准,列出每个干部职工自我评定的表格,先通过自己评定自己归属几流人才,然后通过全体职工公评。 或许有人会问,当年做这件事,你们是拿什么标准界定人才的? 这里,我很坦诚的告诉各位:我不是圣人,也不能凭空想个什么标准,无非是一个老实巴交,心态平实的正人君子;一个实实在在搞实事,说实话的企业人。这不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生存之道吗?要生存不就是要实实在在的创造价值,产生效益吗?这种效益不就是通过每个人才的社会活动过程来完成的吗?你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社会就会给你什么样的评价,这种评价就是对你个人的效益即所创造价值的肯定。当肯定得到的充分,就不需任何评比,你自己也会知道你是哪类人才。当肯定得到的不充分或者根本不及格,难道你自己会不知道做的很差劲,还需人家去作评价? 你要问我怎么界定人才?我给的标准答案是:只要不是脑体均残,凡人都是人才,这就是人才的总概念。 请问在场的各位,你认为我这个标准答案给错了吗?你敢说只有拿了一个什么红本本,评了一个什么职称的人就是人才。那些扫马路的清洁工就不是人才吗?你敢说只有造宇宙飞船的人就是人才,那些泥里来、水里去的种田把式就不是人才吗? 倘若他(她)们把地种的非常好,把城市清洁做得非常好,许多人甚至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你能说他不是人才吗?恰巧相反,对这样的人,按我们界定的标准给他(她)评价,那他肯定就是超一流人才。这样评定,难道又有什么不对? 所以,一旦科学的设定好人才这个抽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对于具体的什么人是一流人才?什么人是二流人才?什么人是低三流人才和超一流人才?那就太好评定了。 现将我对当年人才讨论的标准抄录于下:让在场的各位评论,看道理是否充分。 ① 什么是人才?凡人都是人才。因此,人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否则就是对人格和尊严的恶意贬损。 ② 什么是一流人才?其行为满足周边社会特定期盼的人,他就是一流人才。 ③ 什么是二流人才?其行为达不到周边社会特定期盼的人,他就是二流人才。 ④ 什么是三流人才?其行为离周边社会特定期盼甚远的人,他就是三流人才,因此也称低三流人才,他(她)是不受周边社会欢迎,也是最终必被淘汰的对象。 ⑤ 什么是超一流人才?其行为远远超出周边社会期盼的人,他就是超一流人才。 什么是周边社会特定期盼呢? 因为凡人都是社会的群体,首先这个群体是以家庭的形式出现,两个人以上才能构 成一个家庭,而且这样的家庭是特殊的家庭,一般的家庭总有父母和孩子。所以,这就决定了人的社会特定性。孔子儒学讲述“仁”人的标准,也是从人的这一社会特定性出发。仓颉造出一个“仁”字,也是象征人的这种社会特定性,即一人为人、二人为“仁”。 那么,根据人的这一社会特定性推演开来,家庭成员与家庭成员之间是不是互有期盼?当这种期盼都能得到相互的满足,那肯定相互之间都视对方为一流人才,这不就是一种社会的特定期盼吗?但这是最狭义范围的人才评价。 再让我们进一步推演开来,既然人是一个社会的群体,那么他就必须要融入社会群体中学习和工作。而这种学习和工作对周边的社会群体来说(包括自己的亲属人等)对他总会有一定的期盼(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期盼值这个词的由来)。当他(她)的学习和工作的成绩或者成就与这种(周边社会)对其期盼相符,难道他(她)不就是人们公认的一流人才吗?反之,他(她)不是二流人才或者低三流人才,那又是什么人才?当然,远远超出周边社会对其期盼的,那就更好归类了,肯定就是超一流人才,即大家通常说的超级人才的由来。 而一个企业,本身不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吗?它对每个职工的工作和学习,不也同样有着各种不同的要求和期盼吗?这种期盼不也同样为了这个企业的共同利益吗?倘你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满足期盼,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只能让企业贴钱养活你,那企业凭什么非要留你这种低三流人才,这就是我对人才给出的定义和结论。 它与孔子儒学的社会道德规律是否相符,请大家帮我推敲,难道不是一脉相承吗?孔夫子在整部《论语》中对当时的许多人物作过不同的评价,难道不就是按社会大众之期盼这样一个标准去度量的吗?当然《论语》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种人才界定的标准。你也许会认为我这是一种杜撰,但我得告诉你:对孔夫子的学问理解往往也靠悟性去完成,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以上我们讨论了人才的概念及其怎样评价人才的标准尺度,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人才成长----尤其一流人才和超一流人才成长的条件因素。 现实生活的经验告诉每个人,一个有能力或有本领的人,大凡有两个条件不可或缺,或者说二者必居其一,一个是主观心理素质的条件,一个是客观环境压力的条件。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不需要翻译,在场的各位也许都会背诵。因为,好像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上大家就学过,这就是孟子对人才成长条件的概述。 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人们都通晓一个基本的物理现象,任何一台运转的发动机,都是经过缸套中的活塞燃烧室,通过燃烧产生压力,然后形成动力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压力才有动力的由来。可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并不知道这一物理现象,他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因此,我说儒学思想的精髓它与自然合拍,与日月同光。 这一点都没有刻意的夸张,孟子作为孔子儒学的集大成者,不就是因为其主观的心理素质远远超过常人?乃至“文化革命”的“红士兵”给他扣上一顶主观唯心主义的高帽戴上。可大凡每个只要通读过《孟子》全文的人,没一个不从他的为人品格中获取教养。当然,几千年来被尊为我华夏文明的亚圣,却也当之无愧。 而他流传给后代能永世受益的,不就是他的人生价值观吗?他告诉每一个人应当如何塑造个人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他认为善良是人的社会本性;诚实则是人的天性。在诠释孔子儒学求“仁”的核心时,他用一个“诚”字来作概括,诚实、诚身、诚信是他的道德标准;“诚者天之道也”,什么意思呢?我把它用现代的哲学语言翻译出来就是:诚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只有这种规律或法则不会对人有半点欺骗,因此叫诚。同时又告诉我们:“思诚者人之道也”,什么意思呢?即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那是人的智慧规律。所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万物都要通过我的经验和智慧对它进行了解,我的经验和智慧是从我主观的能动出发,才能正确的反映客观的存在,掌握这条认知方法,那可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 我把这句话用六个字加以概括,似乎更能用现代哲学的语言表达他的原意。那就是:意识反映存在。这跟马克思的“存在决定意识”恰巧相反。 所以,中国人的价值观跟西方人的价值观从来就有本质上的不同。比如,拿破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主张驾御人的心态,即强加和占有欲的心态,这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可孔子不这样说,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退其如予何”,他主张修炼自我,以安他人,福及社会,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社会。可见两种价值观在心态本质上的差异是什么。它是一个主观能动的价值观,不准推卸责任的价值观,和谐社会大同的价值观,即符合社会人性要求的价值观,更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价值观。遗憾的是,这套价值观今天在小日本和韩国被无限的发扬光大,而他的发祥地的子孙后代,似乎需要把它彻底扔掉而后快,这不得不使我们这代人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深感忧虑。 回头我们再说人才的成长因素:心理素质极高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去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取得个人的成就,最终为周边社会所认可。大凡这样的人总是敢于面对挫折,勇于承担责任,讨厌推卸责任,做人就象草籽一样,无论在哪一种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落地生根,制造出一片绿色,为环境的美好添彩。而缺乏这种心理素质的人,往往恰巧相反:遇事拈轻怕重,主观能动性极差,认识能力极弱,不敢面对挫折,擅找客观理由,推卸主观责任,甚至尽干缺德的坏事,他也振振有词。理论上他有存在决定意识作为推卸责任的根据。而这样的人,又绝大部分是温室的花朵,在社会群体中你往往看到的是他(她)最美丽、最华贵的外表,一旦遇到风霜骤雨,等到它残败不堪,它又污染了一大片环境。这就是今天的现实,也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说穿了还是人才的素质问题即价值观问题。 所以,每个人――才能的高低大小,与他所秉承的价值观,一直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平行线。 或许有人会说,你这样界定人才,的确十分科学。但也有一个致命的漏洞,你无法弥补。因为我只要问你一句,你就没法回答,比如,用人才标准怎么界定希特勒? 我曾的确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但应该说你难不住我,我已从我五千年传统文明的价值观中,找出了一个界定的方法。从今天起,希望大家能记住我这样一句话:人的才能大小,其检验的标准尺度,是指他对人的社会和谐作出的贡献多少。而不是指他拥有的社会财富的多少。因为,有一些攫取社会财富的人,比如:坑蒙拐骗,倒卖人口,走私犯毒,拦路抢劫……这样的人也能拥有社会大量的财富。但它是以危害社会和谐为本领的,跟人的才能不能划等号。希望从今以后,人们能尊重我这段论述,把这种本领规定为人的“魔能”,与之跟人的才能相对应。那么,希特勒的本领,我们以后就可以用“魔能”一词,把他同人的才能区分开来,便于子子孙孙能够读懂孔子的道德价值观。 今天,我们举办这个孔子儒学企业文化论坛,也是面对这一现实,旨在帮助每个学历较高的人自觉启蒙,重新起动尘封已久的传统文明最优秀的价值观念,为企业人才的广泛需求,也为社会和谐的长治久安制造条件。 5、补充附件 下面我将把2004年11月16日在自己的企业管理中写的《三论人才与企业》全文读给大家听听,看在座的各位企业老总是不是有同样的经验感受。 题目:《三论人才与企业》 什么是人才?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公司曾作过两次专题讨论,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是在90年代的中期,当时写过一篇简短的论文,老同志们都应记得:第二次是在2003年的8月12日,并以表格的形式,让每个员工根据人才的标准自测和考评。因为每次讨论人才的时候,总要涉足到怎样区分人才,即何谓一流人才;何谓二流人才;又何谓低三流人才。 至今看来,有的同志可用这个标准,自觉要求自己,从理论和实践中努力把自己锻炼为企业需要的一流人才和超一流人才。可有的同志根本不把它当回事,也根本不记得这两次讨论的目的----企业究竟是要干什么?因此,当你提出同样的问题,今天他会跟你交白卷。这样,行为上怎样自觉支配,管理上又怎么跟得上来,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它使你企业法人深感焦虑。所以,这才想到三论人才与企业,旨在再次帮助大家,用人才制度要求自己,提高大家在学习和工作态度上的自觉性。 那么,什么是人才?告诉你,从理论上请你一定记住,只要最简单的几句话就可回答:凡人都是才,只要不脑体均残的人都是人才。判定人才的标准是看这个人的脑体劳动能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创造的价值又能不能为周边社会所承认。即能不能养活自己,帮助别人(哪怕是帮助自己的亲属人等)。一个连自己都没有能力养活的人,在我看来跟脑体均残,的确没有什么两样?因此,世俗的观念,通常不把这样的人判定为人才。 但是这种判定过于草率,他不符合客观的事实,于是,才有了一流人才、二流人才、超一流人才和低三流人才怎么区分,让大家共同讨论。 这就跟财务管理做帐一样,好帐是帐,坏帐也是帐,我们总得要从财务报表中把它反映出来。 何谓一流人才?我们已多次重申这个主题:人是一个社会的群体,他必须要融入社会群体中学习和工作,这种学习和工作对周边的社会群体来说(包括自己的亲属人等)对他总会有一定的期盼。对这种期盼通常把它称之谓期盼值。当他的学习和工作成就与这种(周边社会)对其期盼相符,他就是人们公认的一流人才;达不到期盼,只能是二流人才;当他的业绩超出了人们的期盼,那他不是超一流人才又是什么呢?反之,当一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上都极不认真、极不老实,甚至是极其懒惰,消极怠工,这个人肯定离社会群体对他的期盼甚远。请问,他不是三流人才,人们又怎么把他归类? 如果这样的人充斥每一个企业,企业该怎样拿钱养活他。请问企业是不是社会群体?我们所处的企业,他又是不是我们的周边社会?他对每个员工的工作成绩是不是有所期盼?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想从人才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和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我对人才定义在普遍意义上的通论。 作这个结论和通论,旨在锻炼和平实每个员工在学习和工作上的自觉心态,一旦你能这样认识问题,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如果你涉足任何不同的企业和工作环境,你不能发达和有所建树,我欢迎你回来打我耳光,对我质问,我会诚心诚意向你赔礼道歉。 那么,企业是什么?企业又不是什么?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据我所知,目前的学术界和经济学界,乃至各个大学的经济系、经营管理系、市场营销系多如牛毛,恐怕还没有哪个学者知道,替企业认真回答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它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和规范毕业学子,让他们走入社会,进入企业后,平实自己的就业心态,改变人们眼高手低的印象(同时,这也是个深层的社会问题)。 正因为如此,本企业在招聘人才的笔试答卷中,所见回答此题能够涉边的人,总是那些就业心态平实的学子。因为老师和书本理论就根本没有教过他们这些问题,只是告诉过他们企业是经济法人,不是政府机构。也根本没有探讨过关于现代企业的深层概念,他们又怎会知道: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结构和团体,企业不是福利院和救济所。尽管福利院和救济所也具有和企业一样的管理结构,也是社会团体,可他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施舍和救助为目标。 这就是企业是什么,企业又不是什么的深层答案。 当我们每一个企业员工知道了这个深层的答案之后,他就会把自己和企业融为一体,知道他进入这个企业为了什么?又必须做好什么? 做好什么呢?只能是做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借助于企业这个平台当成自己的“舞台”,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为企业创造效益和价值。也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为你提供一切就业的福利(包括工资和奖金)的保障。除此之外,企业它不是造钱的机器,它拿不出钱来养活闲人,救济懒人。这就是懂得这个道理和不懂得这个道理,在就业理念上的根本区别,因而也是指导不同行为准则的根本区别。 经验告诉我们,就业心态不同,企业员工的素质会根本不同,因此,在工作和实践的效果上也会截然相反。 我们曾经出卷,让应聘者回答就业等于什么?它包括哪两种范围?为了什么目的?怎么才能达到最佳的目标? 就有不少高等学府的学子,认为这个题目出的非常简单可笑,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因此,答题十分干脆:就业就是等于有了饭碗;它包括坐办公室和下车间;目的是为了多拿钱;只有找到效益好的单位,才能达到最佳的目标。而且十个答卷,九个一样。真叫你出题人和阅卷人啼笑皆非。你说不给他分吧,他说的还是哪么回事;你说给他分吧,他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出题者给的标准答案只能是:就业等于劳动;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两种范围;这两种范围尽管分工不同(殊路同归)都是为了创造价值,过好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而凡人都必须以勤劳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学习和工作,才能达到最佳的目标。 请你比较一下,这两种答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其实,让你哭笑不得的只是两种就业心态的差异。按说,为了过好生活,想赚钱,多赚钱和赚大钱的心态人皆有之,人心皆然。可问题就出在他不懂行得企业是什么?企业又不是什么?这个现代企业的基本概念。总认为走入企业,就是要向企业索取,根本无须考虑先向企业奉献。当你再看看他对企业待遇要求的填表栏,保管都在2~3仟元以上。所谓“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中举全家福”,你企业对我责无旁贷。至于“敬其事,而后其食”的传统古训,今天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受过这种教育,这就是所有企业目前面临的极其头痛的求才问题。 据我所知,目前的企业用人单位,尤其民营企业,没有哪一个不缺人才。而今天的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满大街都是,并且政府每天都在关心,要求企业为之分忧,帮助安置就业。可多如牛毛的求职者,你想从中找到为企业持奉献心态的,真比大海捞针还难。不是企业不愿为你创造条件,花钱培训,而是多少人只想向企业索取,不想靠勤劳的工作和学习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这是现代企业的悲哀,抑或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悲哀,恐怕只有留待政府职能部门去思索了。 再说效益,什么是效益? 我们企业的同志们,尤其管理层的同志们,今后必须明确一个道理,所谓效益:它是匡在或者说镶嵌在分分秒秒的时限中的金钱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不是其它。这就是效益这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金钱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效益这个概念内涵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有形的,后者是无形的,它们统称为价值。 对一个企业来说,我们的同志们无论是你为企业创造了直接的金钱价值,还是间接的经济价值,企业都会对你公正的评价。会给你相应的待遇和报酬,请你千万不要考虑企业对你不认帐。据我所知,现代企业早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完全只凭“红头文件”来任官任职,你没有裙带关系,就拿不到相应的报酬。而大多数企业恰巧相反,你是一流人才或超一流人才,企业会把你当成宝贝,不肯示人。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跟大家讨论什么是企业和人才?不想涉足有关创造价值的报酬问题,关键是想说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此顺便谈到效益与报酬。 试想,我们的同志们回到家里,或者在社交场所与人寒喧,大部分的开场白总是喜欢相互问好,问你今年赚了多少钱;小孩考上了哪所大学,等等。其实这就是在向你问效益。什么效益呢?工作效益和学习效益。而这个所谓今年赚了多少钱的“今年”二字,事实上它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不是问你这辈子赚了多少钱。可见效益是以时间来计算的。 一个家庭如此,一个个人如此,那么一个企业又何不然? 我们的同志们,当你在这个企业工作时,你要不是要为企业争取时间,创造价值,从而也为你自己一年一度创造收入?如果你是优秀的人才,你是一流的人才或者超一流的人才,那么你就应该如是而自觉的考虑问题,从而支配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即指导自己的实践。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生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认真领悟一下,这些话都富含人生哲理,当然,同时也是检验人才与价值的尺度。 芸芸众生,有些人从小就有成就的建树,可有些人总是庸庸老大而自悲,难道人与人之间,就该天生如此差异?恐怕还是勤劳与懒惰的关系,在利用时间创造价值上不能把握自己的关系。因此,在学习和工作方面造成这种差异,才是根本的原因。人们常说,天上不能掉馅饼,因此,不劳而获,在哪里都不受欢迎,更何况是企业。 今天,我在这里三论人才与企业,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每一个员工,自觉利用企业为大家提供的就业平台,心态平实的认真学习和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效益和价值,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和效益。而不是老只想向企业索取。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大家的共同收益才有坚实的保障,你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你要多从主观入手,在企业为你提供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考虑自己该说哪些话,该做哪些事,不该说哪些话,不该做哪些事。 儒家文化几千年来,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道理,叫做“反身而诚,乐莫大莫”。其实说到底,就是一种人的主观素质培训的底蘊和方法,也就是超级人才成长的条件和方法,这就是我三论人才与企业的最后结论。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