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国际儒联理事长、当代儒商唐裕先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2-15 网络 小慧摘编 参加讨论

    唐裕先生
    (刘华东文)
    上百个茶壶摆在一起您可能见过,可上万个茶壶摆在一起您肯定没见过吧,在中国茶都却有3万个造型优美、质地炯然的茶壶摆在一起,组成了中国第一大茶壶馆,给安溪茶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都是著名东南亚侨领唐裕先生毕生收藏捐赠给家乡安溪的。
    唐裕先生祖籍福建省安溪县蓬莱镇,1926年9月出生在印尼,幼时被送到新加坡接受教育。他天资聪颖,富有经济头脑,在海洋运输、石油开采等产业的经营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印尼、新加坡等地著名的实业家。尽管唐老不在中国长大,可他眷念乡土的那份情怀令人感动。他说:“虽然身在海外,心还是在国家,所以中国有这样的今天,心里都非常的高兴,感觉到骄傲、自豪。”
    作为一名华人,唐裕先生一方面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为印尼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8年8月25日,唐裕先生荣获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普拉塔玛勋章。另一方面,他始终不忘故土,希望看到亚洲邻邦友好相处,共享繁荣,他利用自己家族与印尼高层的关系,长期以来竭力为中印邦交的恢复作了默默无闻而又非常重要的贡献,早在1977年唐裕就开始为实现中印两国的复交进行不懈努力。在唐裕先生积极努力下,1990年8月8日,中印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在中国与新加坡的建交方面,也有唐裕先生默默无闻的贡献,早在建交之前唐裕先生就为厦门与新加坡之间的商贸往来进行穿针引线。
    1990年8月11日,李鹏总理飞抵新加坡,实现了中新两国建交。唐裕也因此被誉为“民间的和平大使。”
    多情游子梦,万里故园心。几十年来,唐裕先生虽身在海外,却心系乡邦,始终亲力亲为为建立安溪海外乡亲与家乡的联系积极努力,在联络海外安溪乡亲,推动经济发展上作出积极的贡献,体现了一个安溪游子的炽热情怀。他说:“世界各地安溪乡亲加强联系和合作,不但对安溪乡亲和中华民族有好处,而且能帮助促进所在国的经济繁荣,进一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在他的积极倡导下,1992年第一届世界安溪联谊大会在新加坡举行,他被推选为会长,1994年、1997年接下来的两次大会都在安溪举行。今年底,第六届世界安溪联谊大会又将在福建省安溪本土举行。他还积极为家乡安溪至同安公路的改道工作奔走。为了让龙门隧道开凿工程顺利实施,唐裕先生多次往返北京获得国家的支持,解决了家乡交通不便的大难题,实现了安溪几代人的梦想。
    在福建省安溪蓬莱镇,唐裕先生也尽其所能为家乡人民做实事,支持家乡的教育和建设,他本人先后捐资250余万元资助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因唐裕先生的社会影响力而促成的海外安溪乡亲为家乡发展所作的贡献更是难以用钱物衡量。在他的家乡温泉村,乡亲们记得,是当初唐先生每种植一株龙眼贴补他们4元人民币使他们拥有了今天满山的果园。
    温泉村的一位乡亲告诉笔者:“唐裕先生首次回来就开始贡献了,建中学高中部,还有建祖屋,建一条水渠,来灌溉300多亩面积土地,这是他首选,第二是发动群众在山上种果树,1000多亩的龙眼树,现在已经投产了,群众就可以收入了。”
    唐裕先生出生在商人家庭,长大后也一直在和经商打交道,尽管他几十年来为祖国,为家乡作了那么多的贡献,但他并没有因此居功自傲,不但把他毕生收藏的3万个茶壶捐献给家乡,而且还准备把他精心收藏的饱含他一生心血的其它珍藏品都运回来,无偿地捐献给家乡人民。
    爱国侨领唐裕先生坦言:“作为一个安溪人,中国的安溪人,我很高兴看到安溪能有今天,我看是一种相当好的开始。我个人也感到很骄傲,我有今天,也是安溪人给我的支持,给我力量,给我信心,并不是我个人,是所有安溪人给我力量和信心。”  
    华人企业家唐裕:邓小平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唐裕祖籍福建安溪县,曾担任过新加坡船务公会主席、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等职,目前仍担任新加坡进出口商公会主席及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等多个职务。
    在谈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时,已进入古稀之年的唐裕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邓小平是一位能了解中国现状与百姓疾苦并能拨乱反正、为国家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杰出领导人。唐裕说:“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从这一话语中,不难看出他对中国的热爱与赤诚之心。”
    唐裕说,中国是一个大国,需要稳步发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此有很深的体会。首先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国资本,包括广大海外华人的资本,待经验成熟后再推广,这正是邓小平的高明与过人之处。作为海外华人,他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以表达他们对中华故土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实现他们多年的夙愿。
    唐裕表示,邓小平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使中国13亿人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发展与富强之路,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广大海外华人也抬起了头,日益受到了其所在国政府与人民的尊敬。这是海外华人长期以来的梦想。
    唐裕对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极为赞赏。他说,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使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最终实现统一。
    民间大使——唐裕
    东南亚名商唐裕被誉为“民间大使”。他为中国新加坡建交,与印尼复交起了桥梁作用。唐裕先生与中国领导人李鹏、乔石、朱镕基等人交谊甚笃。
    有一次,当笔者在唐裕下榻的北京贵宾楼请他谈谈来华观感时,这位新加坡敦那士(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侃侃而谈: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世界上的投资者蜂拥而来大陆淘金,说明西方经济不景气,后劲不足;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前景可观。
    记得前几年国庆期间,唐裕先生在京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说过,几乎世界上所有地方都在吸引外资,不遗其力地为投资者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而他之所以热衷在中国投资、为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贸往来做点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根在华夏。
    从航海者 到实业家
    唐裕祖籍安溪县。一九二六年他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棉蓝岛,八岁时随堂兄投奔在新加坡开店的大哥唐连良,十八岁即在近海从事运输业。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炼油业刚刚兴起,唐裕以独到的眼光看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自置油轮经营印尼、新加坡两地间的石油。
    海上的波涛,生意场的竞争,埋伏着一个又一个可怕的漩涡,猖獗的海盗,随时都可能把船只和货物抢掠一空。然而,唐裕凭着经验、信诚和胆识去拓展业务。一九五七年,他的敦那士(私人)有限公司成为印尼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驻新加坡的总代理。到了六十年代,他的事业如日中天,该公司在航运业全盛时期,曾拥有一支二百条油轮的船队,在当时有新加坡“船王”的美誉。
    从一棵小树长成根深叶茂的大树,唐裕没有忘记给他滋养、给他勇气的故土。他说,老一辈华侨讲究叶落归根,新一代华人注重落地生根,而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恋根者、实业家。
    早在六十年代,唐裕就为中国银行驻新加坡分行提供帮助。报刊传闻他曾为中国银行垫支千万,唐裕一笑置之。当中国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时,唐裕又以热忱目光注视着这片广袤的大陆。一九八一年,他代表新加坡船务工会到中国访问后,与中国的合作便正式开始了。一九八五年,唐裕与十多位工商界人士合作,在香港成立了坚源有限公司,并任董事主席。他在中国有很多关系,曾为很多海外客商和台湾商家到大陆投资贸易穿针引线,象厦门三德兴集团等都曾得到他的居中介绍。
    更难得的是,唐裕并不利用这些关系来为自己牟利,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建言,促进中国对外开放更好地发展,促进中国与东南亚政府和商界的经贸关系。他最近向中国一位领导人建议:现在是中国自强和调整选择的时候……希望能使厦门主动和灵活的加强其真正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自由港,提供应有的条件,使外来者对厦门的投资发展加强信心。唐裕认为,发展厦门自由港的政策,是邓小平首肯的,也是海外侨胞长期的愿望,对整个中国长期的发展都有利,对整个世界的繁荣稳定更有利。他以热切的目光注视着。
    从商人到民间外交家
    唐裕是位知名的实业家,更是一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活跃的民间外交家。他会讲闽南方言,精通中、英、印尼三种语言。他对社会工作十分热心、投入,赢得各界人士尊重,被誉为“民间大使”。他的名字列入印尼名人录和《各国华侨华人》等书中。
    早年航海时,唐裕先生就十分欣赏千岛之国印尼的绮丽风光,喜爱印尼到新加坡之间的热带雨林、海岛山光水色,并迷上了描绘这些风光的画作。随着事业的拓展和眼界的开阔,他收藏的范围也越发广泛,诸如名人字画、陶瓷制品、美玉、古砚、钱币、古董、均在收藏之列。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他对中华文化有着一种亲切的认同感。几十年来,他广泛收集流散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印尼、新加坡、香港等地民间的一部份中国珍贵文物。这些年,唐裕经常来往新加坡——北京,每次总忘不了去琉璃厂文化街和文物商店,精心选购文物。他说,“现代人生活在紧张的氛围中,应该找一些娱乐以遣清兴,调节紧张的神经。收藏便是静中的享受,闲暇的纳福,可谓其乐无穷。看到有价值的工艺品、文物,我心里就特别高兴,就想弄到手里。特别是对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品,更是不惜重金收藏。”
    收集众多名贵的文物,是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财力的。然而,让人感动的是,唐裕收集这些文物,并不都是为了据为己有。一九九零年三月,中国现代画坛大师徐悲鸿遗孀廖静文访问新加坡,唐裕在为廖静文访新举行的宴会上慨然宣布,将他珍藏了二十多年的徐悲鸿名作《神鹰》,捐赠给中国徐悲鸿纪念馆,并当场将作品捧交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的廖静文女士。
    人生与艺术的陶冶,使唐裕的胸襟有一种“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境界。让人想起他祖籍地的名茶“铁观音”——醇厚甘冽,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