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地域文化 > 晋文化 >

运城市文化历史概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2-15 北方网 小慧辑 参加讨论

    运城市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是一块让炎黄于孙世代依恋与感恩的圣土。在这决深厚的黄土地上,涵养着华夏民族人文精神的血脉之根,喷涌着华夏民族历史长河的源头之泉:当人们捧读这个伟大民族发祥史的宏篇巨著时,不难发现。那苍凉悲壮的开篇第一章,便有这块土地上初民们活动的记载;当人们津津乐道华夏文明昔日的辉煌时,也正是生活在这决原始莽荒土地上的初民们,最早高擎起了东方神州文明的火炬而彪炳于世界历史的天空。
    历史悠久 华夏源头
       运成市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远在更新世平期,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据考古学家对目前中国境内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芮城县西侯度古文化遗址的发掘考证,早在“元谋猿人”之前即距今180多万年前,这里的先民们已经开始用火。万荣县荆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谷类炭化物中有黍稷及壳皮、证实河东先民在四、五千年以前已掌握了种植高梁的技术,从而开中国高梁栽培之先河,夏县西阴仰韶文化遗址蚕茧化石的出土,又证实在原始社会时期,河东先民对养蚕技术的掌握。广泛流传在本市的民间故事诸如“后稷教民稼穑”,“嫘祖养蚕”等,当是对这一时期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状况的口头反映。
    传说为历史的影子。在人类未有文字之前,人们是依靠传说来叙述历史的踪迹;相传,女娲氏乃黄帝之母,其生活在古代典籍称之为“汾阴腺上”的地方。便是今万荣县的宝井乡。史书有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于汾阴”(今万荣县)以祭祀后土的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鸣条”,“杀蚩尤于中冀,蚩尤股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囱,则澥之盐池也”“澥之盐池”亦称“解池”,即今运城盐池。解梁、解州亦由此而得名,帝尧禅位于舜,《孟于》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渔于雷泽,卒于鸣条”。诸冯、负夏、历山、雷泽皆在今垣曲县境内;鸣条即今闻喜县、夏县、运城市境内的鸣条岗;运城市舜帝陵恰位于紧靠峨嵋岭的大小嶷山之阳。《史记·帝本纪》(集解)注云:“舜都蒲坂”。蒲坂即今永济市的古称。史载舜好音乐,尝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运城盐池周围既有名曰《南风》的民谣传唱,池神庙又有舜弹琴之处的“琴台”遗迹。大禹治水,凿龙门。开三门、导黄河之水东流入海,天下之民始得安定,后“践天于位于安邑”;龙门、三门分别在今之河津市、平陆县境内;禹都安邑即今夏县境内的禹王城遗址。安邑之名则由“民安居乐业于邑”而未。大禹之子启建立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仍定都于此,夏县之名便由此而得。
    从史诗般慷慨悲壮的古老传说,到烟海般卷性浩繁的古代典籍;从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到地上古迹的完好保存、充分印证了运城市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在这片襟山带河的壮丽土地上,深扎着炎黄子孙最古的血缘之根,澎湃着华夏民族历史长河永不干涸的源泉。
    人文荟苹 英贤辈出
    运城市是浩翰的中华文化海洋中的一座“宝岛”。当华夏文明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期,第十一代王高宗武丁举傅说为相。使商王朝得以中兴,为史家所称道。这位贤相便是今平陆县人,他不仅在治国方略上显示出卓越的才能,而且发明的“版筑术”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占有开先河的地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霸、战乱不已,人民他受兵燹之苦,时汾阴人张仪入秦为相、提出“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游说诸侯,为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立下汗马之功,成为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与之同时代的还有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况(今新绛县人),他的著作《荀子》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后人.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传世之作。西晋时期,官至“司空”的著名地图学家裴秀(今闻喜县人),总结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制图六体”,最早将比例尺、方位、距离、地貌标高等技术用于地图的绘制,在世界地图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与古希腊天文学、地图学家托勒玫并称为世界古代地图文上东西相辉映的两颗明星。他所绘制的《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为中国历史地图的珍贵文献。
      隋、唐与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得到充分发展的时期。此时河东大地更是英贤辈出,各领风骚。生于隋绛州龙门(今属万荣县)的王通,19岁便怀着“济生之心”西游长安,向隋文帝进《太平十二策》,提出“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以安天下”的治国方略而饮誉海内。后在故乡设教授徒,唐初的贤臣名将魏徵、李靖、薛收、房玄龄、杜如晦等皆出其门下:王通弟王绩、孙王勃皆为名重一时的文学大家。尤其王勃,被尊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兵长天一色”的佳句更是千古隽永,胳灸人口,被后人推为“观止”之作。唐代的历史因了诗歌的璀灿格外辉煌,而根生于河东大地的诗人、文豪更是灿若繁星。王维、卢纶、聂夷中、司空图、耿讳(均为今永济市人)等,用他们一首首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使唐代的诗坛异彩纷呈。唐王朝的式微并不意味看文学艺术的衰落,“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被后来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巨匠柳宗元振臂而出,在与韩愈积极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写出了许多千古不朽的佳作,他所著的《柳河东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鼓荡着自强不息的革新精神。宋代,陕州夏县(今夏县)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这部不朽的编年体巨著,不仅为尔后历代统治者视为治世宝鉴,而且被后世学者视为政治历史学研究的经典。中国文学史上可与唐诗宋词相媲美的是元人杂剧,而居元曲作家首席地位的关汉卿便是河东解州(今运城市)人。他一生创作了66部杂剧。其中《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久演不衰,在个国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在这个时期,河东市的教育事业已相当发达,以教育治家、兴家,名臣累世的三晋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门庭显赫。其中以闻喜县裴氏影响最大,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书院林立,学者云集。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薛瑄,为官刚正不阿,廉沽爱民,致仕后回乡设教授徒,创立“文清书院”,形成“河东学派”’“秦楚吴越未学者救百人”,文章道德,蜚声海内。仅有清一代,进士及第者达367人。
      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不仅孕育了众多名标青史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而且孕育出了众多威震华夏的勇武战将。战国时河东稷(今稷山县)人廉颇,骁勇善战,公而忘私,顾全大局,“将相和”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唐代大将军、绛州龙门(今河津市)人薛仁贵,高宗时期率军战胜九姓突劂于天山,威名运播边陲;其于平阳郡公、左卫大将军薛讷镇守边疆,战功显赫,特别是东汉名将关羽(今运城市人),忠肝义胆可昭日月,英武盖世威震华夏,与儒家始祖孔于被后世尊为文武二圣,祭祀庙宇遍布神州、远及海外,其精神品格为全球炎黄子孙世代崇敬。
    追求光明 勇于革命
      运城市是一块具有强烈人格尊严与民族尊严的土地,因而也是一块具有不甘屈辱,反对压迫,抵抗侵略,追求光明进步光荣传统的土地。早在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率军入境侵扰,汾阴人薛通领宗族千余人筑城防卫,抵御强敌。隋未龙门人毋端儿揭竿起义、反抗炀帝暴政。北魏时期汾阴人薛永宗领导农民起义,遭魏太式帝大军镇压,宁死不屈,全家赴汾河殉难。明未以后又爆了荣河(今万荣县)白璋等人多次起义。到了清未,先是“戊戊六君子”之一的闻喜县人杨深秀因鼓吹维新变法图强,与谭嗣同等六人慷慨赴死;继有猗氏(今临猗县)人王用宾(同盟会员,后任中华民国司法部长)、安邑(今运城市)人景定成(同盟会员,后任山西军政府政事部部长)、李歧山(任河东军政分府民军总司令)等参加辛亥革命;又有河津通化(今属万荣县)人姚以价在太原领导新军起义,任起义军总司令,用枪杆于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腐败统治。
    民国15年(1926)春,中国共产党登上了河东政治舞台,率先在运城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运城支部;民国17年,中共河东特委成立“七七事变”后,河东儿女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创了中条山、稷王山、吕梁山等抗日根据地,与全国人民一道,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在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决战的关键时刻,河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支援晋冀鲁豫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进行著名的晋南战役、运城攻坚战、并运送解放军指战员强渡黄河,挺进中原,转战西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先后有王鸿钧(临猗县人)、邓国栋(河津市人)、嘉康杰、丁行(夏县人)等60000余名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