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地域文化 > 傩文化 >

商代的傩——

http://www.newdu.com 2017-12-16 中国网 弗子 参加讨论

    甲骨文中的“ ”辞和“方相”辞,是迄今有关傩的最早实录。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解释说:就是商代的傩,后省化为“宄”。(gui)[上图],上面的“宀”,表示是宅内。下面左边的“九”,与“鬼”相通;右边的殳,与攴相通,是一丈二尺长、尖头八棱的一种竹制兵器。九与殳,就是以殳打鬼之意。可见,“”就是室内打鬼,赶走室内鬼,与傩的“索室驱疫”意思相同。甲骨文的第二行,有“魌夾方相四邑”六个字,陈邦怀《殷代社会史料征存·方相》为证:戴大头面具(魌)的人名叫“夹”,执行方相氏逐疫的任务。四邑,犹言四方也。魌,是驱疫人戴的大面具,形象凶猛丑恶,对鬼疫极具威慑力。
    当代傩戏学家钱茀认为:这条卜辞的关键句是“魌夾方相四邑”,关键词则是“夹”。《周礼》说“方相氏,狂夫四人”,《史记·张仪传》中就记有这种狂夫的生动形象。张仪对楚王描述了一幅秦兵英勇过人的场景:脱去铠甲、赤身光膀的高大秦兵,左手拎着敌兵人头,右腋挟着生擒来的俘虏——这不正是一个活生生的吗?这条卜辞的意思是:驱疫的方相氏,由戴上魌面的担任,率领众人把灾祸(鬼疫)驱赶到遥远荒凉的四方去!
    中国网2003年10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