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地域文化 > 吴文化 >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

http://www.newdu.com 2017-12-17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学术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徐干学 、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清兵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经,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撰有《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清军攻陷南京后,又转投王永祚义军,又与归庄联合吴志葵、鲁之屿军队,欲解昆山之围,终至功败垂成。顾炎武生母何氏遭清军断去右臂,嗣母王氏绝食而亡,遗命顾炎武终身不得事清。
    安葬王氏后,顾炎武弃家远游,曾受隆武帝封授官职,领导义军,屡经失败。永历九年(淸顺治十二年、1655年)被恶仆陆恩诬陷,叶方恒将之系狱,因友人路泽博相救,以“杀有罪奴”的罪名结案。后北上考察山川形势,联结反清人士,遍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山海关,凭吊古战场,晚年,始定居陕西华阴。康熙七年(1668年),又因莱州黄培诗案入狱,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
    顾炎武后致力于学术研究,留心于经世致用之学。他“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对宋明所传心性之学,深感不满,主张“著书不如抄书”。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认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开山祖,成果累累;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所倡导的学术话语和学术理念以及他所开创的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曾对清代乾嘉学派产生过广泛的震撼,引起了乾嘉学者的普遍共鸣,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顾炎武在经学、史学、哲学、地理学、文学等学术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屈指可数的“通儒”之一。他不仅学问大,而且人格高,其屈原式的民族气节,尤为后人所景仰。梁启超曾五体投地地称其“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顾炎武的学问与其人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之在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和特殊的地位。更多地域文化方面的知识,尽在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