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1904——1958)原名承麟,后改为汉姓程,初名菊农,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四大名旦之一。生于北京,满族人。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从荣蝶仙、荣春亮学武生,因扮相秀丽,不久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因嗓音极佳,又从陈啸云学青衣,学习了《打樱桃》、《打杠子》等花旦戏和《彩楼配》、《宇宙锋》、《祭塔》、《玉堂春》等青衣戏。 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继续深造。他学习绘画、书法、舞拳练剑、观摩电影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 1922年以前,他主要是继承京、昆传统表演艺术和为发展自己的事业积蓄知识和力量。此时他上演的仅为传统剧目。1922年起,程艳秋开始了他革旧创新的新时期。他继承传统而不泥于传统,学王拜梅而不囿于王、梅的艺术风格,独辟蹊径,另立流派。 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演出、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 程派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 美、永”的高度结合。他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收在《程砚秋文集》中的《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四功五法”》、《谈戏曲演唱》、《创腔经验谈》、《谈窦娥》等文章,对指导创作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3月9日,他因心脏突发性梗塞,仅几分钟便失去了生命,年仅54岁。 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学习程派并较有成就的演员有:陈丽芳、章遏云、新艳秋、赵荣琛、侯玉兰、王吟秋、李世济、李蔷华等。更多地域文化方面的知识,尽在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