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土族服饰:一个渗透到骨髓中的文化密码

http://www.newdu.com 2017-12-17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千百年来,土族人带着谜一般的身世,居住在青海省省互助、民和、同仁等地,形成了一道丰姿绰约的民族文化景观。有关土族的由来,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蒙古说,一种是吐谷浑说。近年来,吐谷浑说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遥想当年,土族先民在经历了战火兵燹的洗礼后,被迫从祁连山麓迁居到了河湟谷地,在经历了一次次融合演变后,最终形成了今天土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而这一切,在传统的土族服饰上都有所体现。
    
    经历了时光磨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土族在服饰上已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可无论是哪一个地区的土族服饰都基本特色一致,这是土族人民对美的独特理解,更是一种渗透骨髓的文化密码,为时光所无法改变。
    土族项圈:传说与身世密码
    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和西沟地区,是青海省土族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在这一地区的土族女装中,土族项圈是必备的装饰之一。有关土族项圈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龙王山下的索卜滩上生活着一对兄弟,哥哥叫莫日,弟弟叫尼达,他们同时爱上了美丽的姑娘腊月花。后来,生性贪婪的莫日喝下了东海孽龙吐出的毒涎水,变成了一条巨蟒,而尼达则变成了一个石人。为了惩治巨蟒,救出尼达,腊月花不仅和姐妹们发明了安昭舞,而且还将一条铁链挂在了巨蟒的脖子上,这条铁链就是土族项圈的雏形。
    据多年来一直研究土族文化的学者保广元先生介绍,土族项圈一般是由硬质的布片和金属片制成,最原始的项圈上还镶嵌着贝壳和骨片等物。因为吐谷浑的先民是来自辽东地区的鲜卑族,他们有使用贝壳的习惯和条件,在项圈上镶嵌贝壳作为装饰,或可看做是吐谷浑的遗风。
    彩虹袖:崇拜自然的标志
    彩虹袖是互助土族传统服饰中最典型的标志之一,互助县也由此赢得了“彩虹之乡”的美誉。在互助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谚,土族阿姑穿上彩虹袖“走起路来摆三摆,蜜蜂彩蝶赶不走;拂袖跳起安召舞,恰似彩虹下凡来。”这无疑是对彩虹袖最诗意的咏叹和赞美。彩虹袖俗称花袖,土族语中称为“秀苏”,是一种用红、黄、蓝、白、黑、紫、绿7种颜色的布料缝制的套袖。
    “纽达”:蕴涵土族文化密码
    “纽达”(亦称扭达)是对传统服饰中女子头饰的称呼。据保广元先生介绍,“纽达”曾是土族妇女最喜欢的头饰,直到1938年,青海统治者马步芳突然下令,土族妇女不得佩戴“纽达”,“纽达”才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保广元相信,无论是土族项圈、彩虹袖还是“纽达”,都是传统的土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它一定蕴涵着破译土族历史演变的文化密码,而这些文化密码的内涵,必将直指逝去已久的吐谷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