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隋朝历史很短,从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于北周静帝建立隋朝至619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隋朝灭亡为止,国祚不足40年,但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它为唐朝的辉煌铺平了坚实的根基,尤其体现在陶瓷史上。隋朝的陶瓷工艺虽然不曾有过什么独特的建树,但却为一个新的陶瓷时代拉开了序幕。 隋朝陶瓷发展概况 入隋以后,南北方瓷业才开始了飞跃性的发展,窑场及其烧制的瓷器明显增多,各种花色、风格、样式的瓷器开始呈现,形成各竞风流的局面。目前已发现的隋代主要瓷窑有:河南的安阳窑,位于现安阳市北郊洹河安阳桥南岸,是目前发现的隋代青瓷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河北磁县窑位于河北峰峰矿区西部的贾壁村内;位湖南的湘阴窑;安徽淮南窑;四川邛崃窑及江西丰南窑等。 隋瓷胎釉特征 隋瓷胎釉在各地窑口之间略有差异,在总体上看,其共同点是胎体较为厚重,胎色因烧制地点和原料而各有变化,以灰白居多;釉仍属石灰釉,呈玻璃质,透明度强,多呈现青色,青中泛黄或黄褐色;器体施釉一般不到底,多是用支具托垫叠烧;隋瓷的装饰纹样以花草为多,并常在布局上巧妙地穿插替换而组成新颖图案;盘碗类器多在中心装饰,由朵花卷叶组成圆形图纹;瓶罐类器物的装饰主要集中在肩部和腹部,一般用花朵、卷叶纹组成的带状图案。隋瓷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贴花、堆塑等,其中印花应用最为普及广泛。隋代已烧制出胎质洁白,釉面光润的白瓷,开启了唐代瓷业”南青北白“局面的先河。 隋朝陶瓷的分类特征 隋代瓷器的主要器形有:盘口壶、鸡头壶、带系罐、瓶、高足盘、俑等,其造型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鸡头壶:盘口较南北朝时更高,颈更细长,颈部加饰几道弦纹。腹部更为瘦长,鸡头却趋向写实而且又较靠近颈部。龙柄、带系。 盘口壶:体形较南北朝时高磊,盘口更高,颈较长较直,腹更瘦长,有四至六个条状系。 罐:北方流行的罐多为四系,直口,无颈,罐身近椭园形,腹中部凸起一道弦纹。南方流行的罐多为六系或八系,直口、无颈丰肩,罐身瘦长。 瓶:小盘口,颈较细长,腹略呈椭园形。 高足盘:有些文献上称做浅盘圈足豆,这是隋代特有的器形:浅盘,口微外撇,盘心平坦,常有阴线圈纹,并留有几个支烧痕。高足呈喇叭状。 俑:隋代的白瓷俑面部清瘦,身体细长,同唐代肥胖的俑有明显区别。 从上述几种主要器形的介绍中不难看出,隋代的壶、瓶、俑等体态细长是其明显的时代特征,高足盘则是典型器物。 同时,隋代时间短,瓷器制造业来不及形成自己的显著成就,在各朝代文化中亦未声名显赫,算是一个南北朝之后短暂的过渡阶段,但它却孕育着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唐代瓷器巨大成就的到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