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是中国北方游猎民族的一种生活文化。由于生活的环境和习俗使鄂伦春人食用一些动物的肉之后,再将皮毛制作成衣服等饰品。这种习俗发源很早,是有人类以来就有的一种文化。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反映了鄂伦春人的风俗习惯及社会发展。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狍皮制作这种原始的生存方式正在消亡。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是鄂伦春族的又一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较强的地域性。打下来的狍子所剩的狍皮被鄂伦春人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尤其在鄂伦春族的袍皮服饰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男子穿的狍皮短裤,裤腿过膝,后来改穿长裤。出猎时,裤子上面还要穿短毛狍皮套裤“啊拉木西”、“阿木苏”,两条裤腿是单独的,各有皮绳系连,基本是用夏天的狍皮缝制而成的。妇女的裤子样式比较独特,比男裤瘦些,长至脚面,腰两侧有开衩,前面有肚兜,肚兜顶端钉皮条,系在脖子上,既保暖又便于骑马,可以护住前心,讲究的人还在裤子两侧和裤脚处绣上花边图案。 鄂伦春人的狍头帽“灭塔哈”可谓是独具匠心。聪明智慧的鄂伦春族妇女,将狍子头颅剔除骨肉,顶部不但完整的保留着双耳双角,而且在原来的眼眶处用黑白两色皮子镶补,绣制出乌黑明亮的眼珠。下部镶一圈皮毛,平时翻卷在上边作帽檐,冷时放下来护住耳朵。 鄂伦春人冬季穿的鞋都是用兽腿皮拼缝的,“奇哈密”是一种短皮靴,用砸软的皮、狍脖皮或野猪皮做靴底,用熟化的狍腿皮拼缝成靴靿,呈浅黄色,前尖有均匀的皱褶,稍微上翘,非常别致。用冬季绒毛狍皮做成袜子“刀不吐温”与“奇哈密”配套冬天穿用,底夹层塞层乌拉草,暖和跟脚,踩在雪地上没有声响,备受猎民喜爱。 此外,还有鄂伦春人的手套等饰物也是别具一格的。总之,狍皮制品是鄂伦春人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用品。用兽皮制作的衣服不仅耐磨,而且能较好地御寒,特别适用于北方漫长寒冷的冬季和终年爬山穿林的游猎生活。20世纪90年代初,各级政府在鄂伦春族内施行“禁止猎业”、“禁猎转产”的政策。在维护生态平衡,拯救濒危的野生动物的同时,鄂伦春族狍皮制作工艺也随之濒临失传。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需要,借助于国家林业部门有关政策的限定,为新生、新兴、新鄂三个鄂伦春民族乡批准极少量的猎取狍子的指标。 目前,为数不多的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老传承人带领新传承人正在加紧制作传统狍皮制品,并陆续为“中国民族博物馆逊克鄂伦春族分馆”和爱辉区新生乡“岭上人展览馆”增添新的狍皮展品,使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达到国家文物标准,得以有效保护,并得以发扬和传承下来。欲了解更多鄂伦春族文化的相关知识,欢迎登陆中国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