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战国时期争的是人才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被称作所谓的“大争之世”。可能是应了那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吧,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已经呼之欲出。但究竟谁个能够最终问鼎中原、成为一代枭雄,却尚无定数。于是,雄踞各方的君王、将相,甚至兵卒,就情不自禁地都在虎视眈眈。
    尽管战国争雄的历史、包括秦国奇迹般地崛起,至今还是一段既令人惊叹、也让人颇感神秘的往事,但学界在如下问题上却存有共识,那就是从春秋战国到秦统一二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火山的大喷发时期,是士人、智者在政治、文化舞台上活跃、纵横捭阖的时代。志向高远的君王,为成就霸业不断改革变法,当然需要网罗人才;见识超群的士人、智者,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四处奔走,努力寻找展示才能的舞台。君王和士人、智者的双向选择,使得众多的人才能够获得被装进“布袋”的机会,进而脱颖而出。
    “大争之世”是为统治天下而争,但争天下的前提是争人才,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秦国要高出其他诸雄一筹。与世袭贵族政治气息浓厚的六国不同,秦国世袭贵族的势力非常薄弱,这无疑就给出身卑微的草根精英留下了大展才能的广阔空间。而且,秦国用人,非但不看出身,而且不管“国籍”。在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之纵横》中有表现出色的相国张仪,就是一位出生在魏国,曾经在楚国打拼,最终来秦国助力的客卿。不拘一格选人才,秦国此举可赞。 
    当然,不是说战国时期的其他各国就没有人才。楚国的昭阳、屈原,韩国的公孙衍、韩朋等,也都堪称出类拔萃的不世之才。然而相比之下,他们的生存环境,就远不如在秦国的张仪等人了。屏幕上的故事还在继续,但群雄争霸的最终结果,却已经显现端倪了。(商子,文章摘自香港《大公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