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由“郡县治,天下安”想到李斯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河南日报农村版 佚名 参加讨论

    
    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17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时说,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他特意讲到“郡县治,天下安”。是的,这寥寥六个字,承载着2000多年厚重的中国历史,而其中提出并践行郡县治的秦朝丞相、河南上蔡人李斯起过重要作用。
    李斯(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出身平民,初期虽当上了楚国管仓库的小吏,但空闲时仍在自己院中种菜、参加劳动,后来入秦辅助秦始皇。当时正值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经过一系列兼并战争,将东方六国逐一消灭,统一了天下。秦朝建立后,丞相王绾等人向秦始皇建议:诸侯刚刚击破,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没有设置诸侯王,没有人去镇服,请封立几个皇子为王,希望陛下能够应允。如何构建一国行政体制,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秦始皇把王绾等人的建议交给群臣商议,群臣大多认为这样做有利。唯独当时的廷尉李斯不赞成,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及同姓诸侯很多,然而到了后来,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敌,诸侯更是相互攻伐,周朝天子不能禁止。如今仰赖陛下神灵,全国统一了,都应设置郡县,而对皇子、功臣用国家赋税重重地赏赐,就很容易控制。天下没有二心,这是国家安定的基础。设置诸侯不适当。
    李斯的话切中时弊。之前,周朝实行分封制,将国家分割成千百个诸侯小国。天长日久,各诸侯国之间的亲缘关系日渐淡薄,为了争夺利益,彼此间攻战不休,使天下不得安宁,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由于李斯列举的周朝因为实行分封制最终导致国家分崩离析的事例刚刚过去,犹在眼前,因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于是,秦始皇说:天下困苦,互相争斗,没有休止,就是因为有诸侯王。依赖祖宗神灵,国家刚刚平定,再度分封诸侯,是制造战争,而想求得安宁平静,岂不是很困难吗?廷尉的建议正确。他毅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借鉴春秋战国一些地方的县制,正式在全国实行了郡县制的行政体制。后来,司马迁总结道: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自此,中国各个朝代的行政体制基本上都沿袭秦朝的郡县制,且一直是中国各个时代国家行政体制的主体架构,并不断加强与完善。李斯的重要提议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李斯后来官拜丞相,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
    秦统一后,李斯还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提出并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今天看来,李斯一系列政治主张的提出与实施,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李斯对社会、历史的贡献虽然很大,但是他被赵高所逼、为私心所惑,把胡亥推上了皇位,加快了秦朝的灭亡。这不能说不是他的受人诟病之处。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斩于咸阳,赵高带人来上蔡抄了李斯的家,“挖地三尺”,最深处竟达丈余。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片芦苇丛生的坑塘。后人为纪念李斯,称此处为“李斯坑”。在今天的上蔡县,李斯的故居有两处:一处在故城东门里东西大道路北,面积约5000平方米。另一处在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李斯楼。李斯被杀后,其幼子在亲朋的掩护下得以幸免,藏匿在乡下的李斯楼。直到现在,李斯楼村的李姓村民都自说是李斯的后代。(老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