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幅画。画上一个赤面长须的将军,坐在虎皮大椅上,手执一卷蓝皮古书,在灯下细读,旁边的案上放着一匣同样颜色的书,椅子后面赫然竖着一柄大刀。后来又在很多地方看到差不多内容的画,并且知道了画上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关公,许多庙宇里都有这个造型的关公雕像。再后来,才晓得这画很有名,而且是有名字的,叫做“关公夜读《春秋》图”。有人还做过一副对子,“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作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文夫子指的是孔子,古时候的人都说是他写了《春秋》,关公读的就是这个《春秋》。 可是关公为什么要读这个书呢?过去曾经想到过这个问题,可是没有深究,不了了之。今天在图书馆找书时,偶尔看到书架上的《三国演义》,又勾起这个念头。 有很多人都说关公读《春秋》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有的说,关公与曹操约三事的那会儿,曹操为了陷害关公,让他和刘备的夫人共居一处,但是关圣人是正人君子,夜里站在屋外,一边读《春秋》,一边护卫嫂子。这在事情在第二十五回,原文是:“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拨老军十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根本就没有提到读书,《春秋》更是也影儿也没有。 还有人说,这个事情发生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那是《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公护送嫂子到达荥阳后,有个叫胡班的人崇拜关公,可是没有见过他,不知道他究竟长的何等英雄模样,听说关公来了,就在夜里偷看他。书上写道:“胡班潜至厅前,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班见了,失声叹曰:‘真天人也!’”这里也没有说关公读的是《春秋》。 《三国演义》的第五十回倒是提到了《春秋》。曹操赤壁兵败,要逃跑,诸葛亮神机妙算,先派关云长在华容道上候着曹操。曹操说:“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这是曹操在用心理计。书上说,关公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从前曹操对他的许多恩义,又见曹军凄惶垂泪的样子,一时心软,就放了曹操。 总之,《三国演义》里没有明确写关公夜读《春秋》。后来的人大概是把上面的故事掺杂在一起,演绎出了这个说法。在被视为正史的《三国志》中,裴松之在注里引用他人的说法,称关羽熟读《左传》,能够背诵。这样看来,关公读过《春秋》是没有问题的。 将《春秋》与信、义联系在一起,正是古人的理解该书的基本理路。自从孟子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以来,《春秋》就与孔子绑了一起,就与尊王攘夷相关。要尊王,就须忠于正统,要攘夷,就须排斥宵小。从政治上讲,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丞相之名行君王之事,大逆不道,实是乱臣贼子,关羽追随刘备,本质上是尊崇汉室,维护正统。儒士尊孔重经,就必须贬斥曹操,褒扬关羽,就必须让他夜读《春秋》之类书。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羽为什么要夜读《春秋》或者关羽是否真的曾经夜读《春秋》的问题,实质上是儒士为什么要让关羽夜读《春秋》的问题。 想想那幅关公夜读画,其实它本身是有问题的。《春秋》总共才一万多字,怎么可能是那一大本厚书呢?就算念的是经传合一本的《左传》之类,那好像是晋代才有的吧。更重要的是,画上关羽念的是纸本书籍,那是东汉末,纸还没有大量应用哩!那个书竟然还是线订包背装的,果真真是穿越了。看来作画的人只是一心想着传达关圣人忠义的画意,不仅不顾历史真实,竟连艺术真实也忘记了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