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国学典籍 >

《尚书古文疏证》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别号潜丘居士,祖籍太原,寄籍山阳。康熙中应博学鸿词科,报罢,为尚书徐乾学延为上客,与修《一统志》。生平博通经史,尤精考证,著述繁富。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所列第一人即为阎氏。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的真伪问题,乃中世纪经学史的一大公案。宋代吴械始疑其伪。朱熹虽也有怀疑,但由他集大成的理学,在哲理上据以为孔门原教旨的十六字,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便出自东晋古文的《大禹谟》。元、明时朱子学已成为帝国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若证明包括《大禹谟》在内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都是两汉人未见的伪作,势必危及帝国的统治学说。因而明代梅鷟著《尚书考异》,虽明斥古文《书》、《传》均属伪作,只是私议而已。
    至清初,阎若璩用了巨大精力,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进行考证,开始全面地证伪,并开始逐一揭露其来源。“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手一书至检数十书相证”,共列举了一百二十八条证据,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认为《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伪。成书半帙,就得到黄宗羲的肯定;尚未刊行,毛奇龄作《古文尚书冤词》与之驳辩,但亦“终不能以强辞夺正理”,“则有据之言先立于不可败也”;于是这部《尚书古文疏证》的声名大噪。加以阎氏晚年,曾受时为皇四子的雍正帝的礼遇,更使其考证备受学者注目。
    清代汉学吴派的开山者惠栋继作《古文尚书考》,以后王鸣盛、段玉裁等又续有考证。至丁晏《尚书馀论》,更证明古文《书》《传》的始作伪者是王肃,于是伪古文《书》《传》遂成定谳。因而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被论者称作“祛千古之大疑”。
    黄宗羲、纪昀、钱大昕、梁启超、胡适等学者皆以为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实归功于阎若璩,汪中认为阎氏《疏证》是“千余年不传之绝学”。梁启超说阎若璩“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并认为自阎攻伪古文《尚书》得胜,渐开学者疑经之风。钱穆说:“阎书议论与梅氏同者极多,而多不明引。”
    阎氏在世时,此书仅有抄本流传,后由其孙阎学林刊刻(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此外还有内府藏本(当即四库本)、家刻本(当即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吴氏天津刻本、偃师武亿刻本、杭州局本、《续经解》本、同治汪氏振绮堂重修本等。今传《古文尚书疏证》只有九十九条,其余“有目无文”者十二条、“目文全缺”者十七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