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糖画艺人何树根:希望技艺能够传承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重庆晨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八九十年代,大街小巷出现了各种街头艺人,凭着一身绝技,赢得家家户户赞赏。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渐渐销声匿迹。但有一群人,他们“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行当,以前养家的本领,现在仍在经营,更多的是一种情怀。街头一把椅子的剃头匠、小巷里吆喝的糖画老人,街尾娴熟的竹编老伯……听听他们的故事,拾起那一段过去的情怀。
    如果在永川也有那些你难以忘怀的民间技艺,仍然在城市、乡村的一个小角落,伴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渐渐地消失。
    桂山公园门口有一个小摊位,上面插着各式各样的糖画成品,周围围着一圈家长,带着小朋友观看制作流程。
    小摊的两个端头各是一个转盘,这是用来转各种小动物糖画的。顾客用两元钱转动转盘,当指针停止,师傅便依样制作。
    作画时,何树根用炉子将已经凝固的糖水融化,用勺子将糖水舀起。这时,手中的勺子如笔,糖水如墨,在一张大理石板上挥洒,一个个糖画便跃然于石板上。
    糖画最关键是掌握糖的韧性
    何树根将自己的人生与整个糖画交织在一起,糖画制作成为他多年以来始终没有放弃的职业。
    何树根是四川成都人,小时候,奶奶在糖画工艺上有独特的见解,这也使得他从小就接触到糖画,对糖画有一定的了解。
    “当时年纪小,没有认真去做这些事情。”何树根说,真正接触糖画制作,是他20岁左右的时候。
    那时,成都的糖画很出名,也有很多人把糖画工作当作一项营生技能,何树根也是其中一员。为了更好的学习糖画,何树根拜外公为师,开始认真钻研糖画技术。
    何树根说,做糖画最关键的是要掌握糖的韧性,只有掌握住这一点,作画时才能够真正的做到随心所欲,自由挥洒。
    刚开始,何树根主要制作花鸟、人物、小动物之类的糖画。随着对糖画技术的掌握,他也开始做立体的糖画,“立体的糖画要求比较高,制作之前必须在自己的心里打好底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制作,没有糖画功底的基本做不出来。”何树根说。
    定居永川16年经营糖画生意
    由于成都糖画艺人特别多,竞争也特别激烈,何树根开始外出作画。其间,他曾去过云南、贵州等地。几经辗转,2000年,何树根来到了永川。当时桂山公园比较繁华,前来游玩的人也特别多,他在桂山公园里找到一个摊位,开始在永川做糖画。
    “永川这边生意比较好。”何树根说,在确定了摊位后,他也就一直留在桂山公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6个年头,何树根和他的家人已经在永川定居。
    做糖画期间,何树根娴熟的糖画手艺受到了大家的称赞,经常有人找他聊糖画相关的话题。附近学校的学生习惯性找他询问糖画的知识,他的技艺也经常出现在学生们的作文中。
    前些年,城区的一些楼盘做活动时也会邀请他参与,看房客户们常常驻足观看。
    希望这项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糖画是一门民间艺术,对于何树根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他家的祖传手艺。
    但现在,年轻人不太愿意学习这种技术。何树根也曾问过儿子,但儿子宁愿去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现在还能继续做下去,到60多岁的时候会考虑找个徒弟。”51岁的何树根说,每个周末自己都会在桂山公园们前经营糖画事业。而这一份正在城市消失的技艺,在他的手里,还一直发亮,就像阳光下橘红色的糖画一样。
    本报记者 燕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