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山北路237号,有家不起眼的店面,木雕门扇,绿竹掩映,上书“十竹斋”。 拾级而下,素白墙面上,挂满水墨书画,其中不乏名家手笔,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作品全是木版雕刻后,纸张水印而成的。侧房工作间内,师傅们执刀如笔、设色如画,正聚精会神地刻版、水印,安静有序。 这个沉静的地下空间,不仅是木版水印这个传统技艺的存续之所,更是杭城文人雅士的会集之地。书斋主人魏立中,自2001年恢复杭州十竹斋至今,邀请陈品超、张耕源、徐银森、俞泓等老一辈木版水印大师教授技艺,聚集吴山明、刘健、潘鸿海、张远帆、赵燕、任平等数十位知名美术家驻点创作。目前,十竹斋已经用木版水印技艺复刻了雷峰塔藏经卷及《金刚经》《富春山居图》《十竹斋笺谱》等作品,其制作的信笺、藏书票、笔记本等雅物,也飞入寻常百姓人家。 一见钟情 与木版水印结下不解之缘 魏立中还记得初见木版水印时的震撼,与所有人一样,他不信眼前的画作是传统印刷出来的。原作的笔墨意趣被逼真还原,连水墨渗透在宣纸中千变万化的晕染效果也纤毫毕现。据说当年,潘天寿也错把木版水印的《雁荡山花》当作自己真迹,并笑称水印画来得更鲜明好看。 “就像看到一个美丽姑娘,一下爱上了。”那时的魏立中在浙江美术学院,主修绘画专业,兼修版画,但他骨子里对传统水墨画更为亲近,决定大胆追求。经过努力,他终于成为陈品超的关门弟子,后者是上世纪50年代的木版水印大师,人称“陈一刀”。 木版水印必须精通绘画、雕刻和印刷,而且每道工序都是手上功夫,师父口传身授外,只有反复磨练,才能与技法心灵相通。魏立中从基本功练起,学勾描天天运笔,练习线条笔力;学刻版常常磨刀,熟悉各种刀具;学水印从“提刷吊耙”开始,每天要刷几百张小画。 学艺清苦寂寞,不能有杂念,“心要定,一刀下去就是一条线,刻错了就废了一块版,哪怕是最后一条都要重头再来。”一些复杂的画作,需要上千块大小不一的木版,比如写意山水,色彩层叠,渐变渗透,根据颜色先进行分版,参透这其中的学问,需要悟性。 陈品超看魏立中天分不错,且勤奋好学,便亲授全部技艺,并将自己使用的一把牛角磨制的拳刀和圆刷耙子等一套刻印工具传给他,视他为嫡传弟子。 魏立中还查阅了木版水印的历史,这种学名叫做“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的技艺,在明代胡正言发明饾版、拱花技术时达到美学高峰。“胡正言居住十竹斋,他和他的工匠们,无意中成为了世界最早的印刷出版集团。”魏立中说,他醉心于《十竹斋笺谱》上花鸟走兽、山水人物的淡雅印图,也惊讶于中西方文明进程对比,“当我们手捧印刷读物时,欧洲人还在羊皮纸上抄书呢。”从一见倾心到为之自豪,他越来越着迷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 风华正茂他只身流浪 而立之年 他又归零人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992年,刚从美院毕业的魏立中,选择了流浪。一心想做艺术家的他,觉得“经历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没钱又怎样”。于是,背上画板,手拿一把既可防身,又能挡雨的伞,分文不带的他只身上路了。考虑到南方气候温暖,经济发达,他沿着铁路线走过了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份,一路卖画为生。 这份职业无疑浪漫。魏立中自信绘画本领,为人画肖像,不定价格,短短十分钟素描后,让客人看画给钱,随便给。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小时能赚500块钱。最惨的时候,三天没有吃饭,只能上门乞讨,直到现在,魏立中还感激江西一位老奶奶曾出手相救,给了他许多食物。 那段流浪的日子,虽然很苦,但在魏立中看来最是快乐,“虽然一无所有,但感觉自己拥有全世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生存,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力。 两年后,不忍再让家人担惊受怕,魏立中回到家中,找了份正经工作,在一家中韩合资的印刷公司担任艺术总监。 说起那次直升总监的面试经历,魏立中笑了,层层面试到董事长时,他当场画作,那时人物肖像的功力正炉火纯青,寥寥几笔,惟妙惟肖,董事长一看,立马拍板定他。 魏立中负责源头创作,那时他设计的品牌标志,很受欢迎,客户源源不断。“大红鹰、西湖龙井、五粮春……很多烟酒茶的商标都是我设计的。”跟风效应下,魏立中的荷包渐渐鼓了起来。“那时我设计一个商标可以赚两万块。工作七年,已经算得上是个百万富翁了。” 本来,魏总可以一直小资下去,生活无忧。但木版水印曾在他青春岁月留下了浓重印迹,人往往逃不过这生命初始的感召,年少流浪时抛开一切的决绝,给了他勇气,或许,不为梦想而活,他就不会真正快活。2001年,魏立中决定传承木版水印技艺,复兴十竹斋。 在现代工业冲击下,低效衰落的传统印刷怎能生存。魏立中这一决定遭到了很多人反对,但他执意要做。公司老总挽留不住,给他两百万创业,算作这些年为公司创收的报答,魏立中谢绝了,“破釜沉舟,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 他常常只睡五个小时 每天叫醒他的是梦想 魏立中决定复兴十竹斋,而此时木版水印在杭州,正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境地。“今天下印书,杭州为上。”南宋时期杭州处于全国印刷中心的辉煌不再,《武林版画》的倩影只能在故纸中寻觅。放眼全国,木版水印在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经历阵痛,获得新生,而曾经代表中国版画艺术最辉煌成就的十竹斋,渐渐堙没无闻。 “明代胡正言发明了饾版、拱花技艺,其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将古代彩色印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相隔三百多年,但魏立中一直视胡正言为偶像,常常在史书或书画作品中与他对话。 要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必须有人靠它吃饭”。魏立中打破过去“父传子,师传徒,基本功一练就是好几年”的封闭教学法,聘请一批学徒,不仅倾囊相授,而且让他们放手实干、边学边做,做得好的,基本工资外,再加钱。“人需要在战斗中成长。”魏立中这样总结。他认为,传统技艺的真正传承推广,还需要靠年轻人,将现代的思想和元素用传统技艺来表达呈现。因此,他出资在中国美院设立了一笔木版水印奖学金,以激励后继者。 历经数年,魏立中跑遍了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各省,甚至跑到日本、土耳其、埃及、中国台湾等地,寻找十竹斋木版水印的历史资料。他还多方采集信息,潜心撰写木版水印艺术著作,将技艺技法全部写进书里,还请张耕源、徐银森、陈品超、何孙尧等大 师讲述当年历史,记录存档。 2010年以前,魏立中还只是个奔走在书画名流、各种展览、座谈会之间的书斋艺术家,拒绝任何一家媒体采访。直到他位于环城北路177号文化创意园的厂房面临搬迁,他才意识到借力的重要,三年内接受70多家媒体采访,成为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的木板水印大师。2012年,十竹斋木版水印名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目前,魏立中正在筹备年末在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届时将展出《金刚经》《富春山居图》《五牛图》等木版水印作品。不管多忙,每周他还是保持10多个小时的创作时间,以免手艺生疏。夜晚宁静时,他总要在灯下伏案工作,撰写木版水印技艺,修编十竹斋事迹。 他的梦想,是使十竹斋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出版社,然后在西湖边开一家印刷博物馆,将自己多年的心血所得全部捐献国家,让十竹斋走入寻常百姓,焕发新的生命力。“他就像一个孩子,突然来到我身边,我只是抚养他长大,再目送他远去。”当被问及真到分别那天怎么办时,魏立中笑了,“那我又可以全世界流浪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