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历经三代百年手艺“杜记琴铺” 传承需耐住寂寞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在历下区曲水亭街南头,泉水蜿蜒深处,一家普通的大杂院里经常会传出婉转间断的琴声,周围的老街坊们都知道,准是杜师傅又在试拉刚做出的新琴了。“济南内行人除了我家没有干的了,我总得把老祖宗的东西给传下去。”自民国创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杜记琴铺”,历经多次搬迁。
    今年54岁的杜长江,作为第三代制琴师,始终带着爷爷、父亲传承下来已有百年历史的制琴桌,也守候着百年铺子精湛的技艺,只愿为老济南留下制琴的手艺儿。
    技艺精湛:打磨出的胡琴传到东三省
    20日下午,在大杂院一间10余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记者见到了二胡老手艺人杜长江和他的制琴摆件。十几种锉刀、量尺在百年制琴桌面上成行排开,很有气势;京胡、二胡、三弦、月琴、坠琴随处可见,让人忍不住想拿来一试。“制琴这门工艺最重要的是口碑,你做的好了,不用自己宣传,就有人找上门来。”从小在爷爷和父亲做琴的氛围下耳濡目染,20岁左右即开始独立做琴的杜长江一边低头用锉刀打磨着一根尚未完成的二胡琴竿,一边颇自豪地表示,目前自己承接的大部分都是定做的活计。“之前有东北、胶东地儿的人来济南,都专门打听着过来定做,这两天又接了几个烟台、齐河的活儿。”他说。
    杜长江告诉记者,自家琴之所以制造的好,是因为从爷爷辈开始自己家就与胡琴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时期爷爷率先创立了杜记琴铺,由于选材严谨、雕工精致,音色突出,杜记琴铺凭精湛技艺名扬老济南,在当时七八十家琴铺中名列翘楚。
    手艺延继:最怕百年技艺成绝响
    十几平方米的工作间,杜长江每天一个人转悠。“你们要是不来,我这儿有时一天来不了一个人,我自己做琴一做一天。”说起老济南的制琴手工作坊,杜长江一声叹息,他告诉记者,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济南最多时曾有八十多家制琴铺子,然而历经沧海桑田,如今济南只剩下自家的杜记琴铺还在坚守着手工制琴的传统。
    “从闺女四岁时就想培养她拉琴,以后传承我的手艺,但她不感兴趣,一天都没学过。”杜长江很无奈,今年已经28岁的女儿毕业后在济南一家公司上班,别说做琴,连琴都不会拉。杜长江的爷爷一生没有退休,做琴到77岁去世;父亲也做到80岁高龄因病才停手,今年已经54岁的杜长江,虽然誓要像爷爷、爸爸一样坚持做琴,但是他对制琴手艺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深深地忧虑。“手工制琴是一项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而且手艺人永远发不了大财,收入仅能养家,现在年轻的很少有人愿意学了。”他目前唯一的希望是弟弟家正在上大学的侄儿,“但愿他毕业后有兴趣,我将穷尽我一生的经验教导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