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平遥刻铜技艺妙刀生花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山西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刻铜技艺(图片来源于网络)
    刻铜是一项独特的艺术门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在古城平遥,这项技艺传承五代。平遥刻铜作品是以文房案头文具为主,通常有铜墨盒、铜镇尺、镇纸、铜仿圈、印规、铜砚屏、摆件、挂件等。
    平遥县“非遗”中心主任霍文忠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平遥刻铜技艺靠师徒传承,是当地的地道民俗,特色文化。”
    源自北京
    我国存世最早的刻铜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近代刻铜源自錾花,至明而清,錾刻日臻成熟,进入兴盛期,刀刻如写,始独立成为铜刻艺术。
    清代晚期和民国初期铜刻艺术在文化艺术界颇有影响并达到相当的艺术高度。刻铜名家辈出,如陈寅生、张樾丞、张寿丞等。
    平遥刻铜代表性传承人王维民介绍,平遥刻铜作品是以文房案头文具为主,文房刻铜产生于清同治年间,北京“一得阁”的创办者谢松岱在其著作《论墨绝句》中所说“古用砚,无所谓盒,因砚而变通者也。块而砚,砚而盒,盒而汁,古今遂变,亦其势然欤”。文人雅士为求书写携带方便而弃砚用铜墨盒,文房刻铜艺术为清同治秀才陈寅生所创,尤以刻制铜墨盒闻名北京城。民国初期刻铜大家首推张樾丞,堪称“刻铜圣手”。
    平遥铜器錾刻古代传人无考,清末民初平遥城内有“永义昌”铜铺出现,主营产品烟具、茶具、日用品居多。平遥文房刻铜源自于北京“同古堂”,祖辈王文魁经商于京津两地,随之将文房刻铜技艺带回平遥,结合本地文化,形成具有平遥特色的刻铜艺术。
    清光绪年间传人王文魁、民国初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传人王慎言、改革开放后传人王维民。
    传承五代
    平遥刻铜第一代始于王维民曾祖父王文魁,曾祖父幼读私塾,成年后进入商号学徒。1889年,王文魁到天津的平遥“日升昌”分号“日升利”颜料铺任职,因业务关系常往来于京津两地。京城乃文化艺术集翠之地,精美绝伦的刻铜技艺吸引了他曾祖父,业余时间常向文房刻铜名店 “同古堂”的张樾丞大师求艺。曾祖父有很好的文化素养,又能吃苦肯钻研,真诚的心感动了大师,张大师将其所有的刻铜技艺传授于他的曾祖父。
    时局变迁,曾祖父回到平遥,也将在京城学得的刻铜技艺带回了家乡,此技艺在家族中传承开来。
    平遥刻铜第二代传人王维民祖父王慎言,生于宣统元年(1909年)。长大后承家传手艺,开始以文房刻铜为业,铜墨盒、铜镇纸、印章、印规、笔架等是读书写字人书房案头必需之物。
    在王慎言的继承和开发下,刻铜技艺风格具有了平遥地方特色文化,文人墨客求购者如云。所刻内容如:平遥古城十景、平遥历代名家书法和绘画、传统吉祥纹样等等。
    因父亲在工厂工作没有学习刻铜技术,王维民是第三代刻铜传人。少年期间受祖父的影响,对传统技艺、书法、绘画很感兴趣,寒暑假期学习各种画谱和法帖,并将《芥子园画谱》全部临摹,从中学到了很多绘画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刻铜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文具的变革与之相关的文房刻铜艺术几乎成为绝响。如今,文房刻铜品的玩赏性多于实用性,收藏热随之兴起。1996年,王维民正式以祖传的刻铜技艺为业,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磨炼,继承并发展了平遥的刻铜技术和内容,艺术方面融入了金石、书画、人物肖像等,以刀代笔,得心应手,刻铜业中的行家们很认可,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之为当代刻铜高手 “维”先生。
    如今,王维民的弟子有闫成柱、闫成梁、闫越峰、闫海珠,再传弟子有赵亚斌。
    以刀代笔
    平遥刻铜作品有一套独特的工艺程序,全是手工作坊式技艺,师徒口传手授,代代相承。平遥刻铜作品是以文房案头文具为主,通常有铜墨盒、铜镇尺、镇纸、铜仿圈、印规、铜砚屏、摆件、挂件等。
    而此项技艺首先是选材,王维民说:“制作铜墨盒、铜镇尺、铜印章、铜印规等的材料有镍白铜、黄铜、紫铜等,铜材的质地有粗细刚柔之分,不同的材质可以刻出不同的艺术效果,选材特别重要,白铜是制墨盒、镇尺等文房用品的上佳铜材,各地生产的铜板材有所不同,因作品不同,所选材料也不同。”
    王维民提到,之后,刻铜首先要有好的画稿,画稿的优劣决定作品的成败。书画名家历来有直接在铜件上起稿的传统,这样的画稿,对镌铜来说是很珍贵的,可体现书画家原作精神,避免刻制时走样。而另外,翻稿法是将画稿用拷贝纸正面精心勾描,将铜件表面清洗干净,复写过稿而成。
    刻法有镌刻和凿刻。镌刻操作时要心手双畅、以刀代笔、挥洒自如。凿刻要手、锤、刀协调一致,才能刻出自然流畅的线条。刻好画稿后,用细钢锉或细砂纸将刀口的毛刺磨掉,细水砂纸抛光。
    刻铜因其材质坚韧,有别于印刻和篆刻。刻铜采用锋钢经过打制成刀坯,然后磨出所需刃口,淬火而成。也可直接采用白钢刀坯,在砂轮机上按需要磨制刀刃,制成合意的刀具。要达到同科作品完美的艺术效果,则必须依赖于不同的刻铜刀法。
    传承技艺
    平遥文房刻铜有上百年历史,每件作品都承载着反映其时代特征的文化信息。文房刻铜的主要价值极高,铜墨盒、铜镇尺、铜印章、铜印规是书画家的必需之品;文房刻铜作品上诗、书、印、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含量,具有强烈的艺术欣赏价值;平遥文房刻铜作品因材质所决定,可永久收藏,一件镌刻精美的传统纯手工作品,收藏时间越久经济价值越高。
    但是,王维民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也带来了文具用品的变革,钢笔、墨水代替了毛笔、砚台,铜墨盒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加之制作文房刻铜工艺复杂、费时、费力,镌刻时要有多年练就的手上功夫,且收益不高。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后继泛人也是现实问题,如不及时拯救保护,传统平遥刻铜技艺将面临断代。
    王维民希望,多培训一些爱好平遥刻铜技艺的青年,让平遥刻铜技艺发扬光大,为祖传技艺香火不断而努力奋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