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象山竹根雕:竹刻家族的新宠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佚名 参加讨论

    
    竹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竹子虚怀若谷、笔直劲节、四季常青,有“君子”美誉。据考古发现和古文献记载,在甲骨文之前,南方先民已在竹片上刻纹记事。不过,至今所记载的文献或者尚存的遗物,几乎都是用竹身制作加工而成,泛称竹雕或竹刻。
    竹根雕是竹刻艺术的一个支脉,它是以生长在泥底下的竹根为原料雕刻加工而成的手工艺术品,具有质朴自然的美感。据史料分析,竹根雕艺术最先出现于南齐,兴盛于明末清初,清中期达到高峰。当时主要产地是上海嘉定和江苏南京,曾有“嘉定派”与“金陵派”之分。嘉定派创始人朱鹤的作品《西园雅集图笔筒》曾被乾隆帝收入内宫,并作御题:“高枝必应托高士,传形莫若善传神。”金陵派代表濮澄“以不事刀斧为奇,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清中晚期后,竹根雕逐渐衰落。
    上世纪70年代末,竹根雕艺术在宁波象山这块土地上重新得以复苏和发展。竹根雕表现技法大致分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一般以圆雕为主。确切地说,象山竹根雕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不仅恢复了传统工艺,还创造性地开发了仿古雕、局部巧雕、连体雕、乱刀雕、开竹雕、内外巧雕、薄艺圆雕等多种技法,把竹根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期。先因其众,后因其精,更因其巧其雅,竹根雕日渐成为竹工艺家族的新宠。
    竹根雕作品大致可以从质地、造型、立意、色泽、神韵、趣味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评赏。一件精品不但要材质坚实、细腻,还要纹理清晰、美观,色泽润滑、雅致,构思新奇、独特,制作精美、巧妙,造型生动、自然,更要达到立意高雅、深刻,神韵准确、生动,趣味盎然、隽永的要求。能使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才是竹根雕作品的立意所在。
    竹根雕的工序较为复杂和严格,一般要经过取材、构思、打坯(或凿毛坯)、精修、开相、完工处理等程序。具体而言,雕刻用材以生长在向阳地且土壤贫瘠处为最佳,因水分少、质地细腻、不易发霉和虫蛀,宜选3年至6年竹龄之竹。作者拿到根材,先要对根材形状展开联想,直到契合心中所思所想并提炼出主题后,才开始动刀。
    开相是塑造人物的关键,即刻画脸部,要准确把握表情、神韵和气质。作者心、手、眼并用,形、神、意兼顾,先凿出脸部轮廓,再刻画出五官结构和骨骼肌肉。
    防霉防蛀是竹根雕保存的难点。所以,雕刻师通常要将完成的作品放入配有药物的大缸中浸泡数日,待药物充分吸收后取出晾干,再用砂皮纸打磨,直至纹理清晰、手感润畅、光亮如玉;如用油漆,则需先上色后刷漆,漆干后旧砂纸打磨光亮继续上漆,如此反复若干次。
    竹根雕已成为象山的新的文化名片。目前,象山县有30余家竹根雕企业,销售网点遍及全国,产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年产值3000万元。全县专业从事竹根雕艺术的近300人,并涌现出张德和、周秉益、林海仁、郑宝根等一批竹根雕艺术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